[发明专利]蛋白质的分级分离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86100959.2 | 申请日: | 1986-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08684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7-11 |
| 发明(设计)人: | 広塚元彦;寺正彦;谷口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不二制油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23J1/14 | 分类号: | A23J1/1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宏 |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质 分级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叙述一种蛋白质的分级分离方法,着重叙述大豆蛋白等食用植物蛋白的分级分离方法。
到目前为止,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方法是对大豆蛋白原料的水溶液进行适当处理,使之分离成为水溶性或分散性的级分和不溶性或沉淀性级分(这种不溶性残渣称为“豆渣”或“大豆渣浆”),然后调节水溶性或分散性级分的pH值至4-5(通常是4.2-4.6)之间,进行等电点沉淀,再对沉淀进行中和和干燥等适当处理,制成符合需要的大豆蛋白级分。
值得顺便提到的是,大豆蛋白和其他许多植物蛋白一样,是由多种具有高级复杂结构的蛋白质级分所组成的。例如,依据不同蛋白质级分具有不同沉降常数的超速离心法对大豆蛋白进行分级分离的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可分离成为2S、7S、11S和15S等多种蛋白质级分。这些级分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而且是由多种亚基所组成,例如7S蛋白质级分有三个亚基,11S蛋白质级分有十二个亚基等。许多研究表明,这些蛋白质级分及其亚基的本质(即它们的高级结构和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会随环境条件(如离子强度、pH值、温度和浓度等等)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利用以上这些事实,人们对大豆蛋白和其他植物蛋白的分级分离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分离得到的大豆蛋白,即使它们所处的条件(如离子强度、pH值、某些盐的存在、浓度、温度和操作步骤的差异等等)差别甚少,但它们在物理性质、功能特性和化学性质方面仍会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不仅来源于上述各种蛋白质级分(如7S、11S等)在数量比例方面的变化,而且来源于高级结构方面的变化以及蛋白质各个级分和或亚基相互作用的变化等等。
在这些已知的植物蛋白的分级分离方法中,有《日本特许公报》发表的第48-56843号专利,它透露了采用稀钙盐溶液分离大豆蛋白11S级分和7S级分的方法。《日本特许公报》第49-31843专利透露了制备大豆蛋白7S级分的方法,该方法是在pH值等于1.2-4.0的情况下利用氯化钠或氯化钾的作用把不溶性级分除去。《日本特许公报》第51-86149号专利透露了利用pH值约等于5.1-5.9的水对油料种子等植物蛋白原料的浆液进行处理,从而提取出一种热凝聚的带有粘性的蛋白质。《日本特许公报》第55-124457号专利透露了制备大豆蛋白7S级分的方法,该法是在pH值等于5.40-5.85时进行蛋白质的提取,并在pH值等于4.5时进行等电点沉淀。《日本特许公报》第55-153562号专利透露了制备大豆蛋白制品的方法,该方法是在pH值为6.0-7.0时从大豆蛋白分离出第一个级分,在pH值为5.0-5.6时分离出第二个级分,在pH值为4.0-4.8时分离出第三个级分,并对第二个级分和第三个级分再作进一步的分离。《日本特许公报》第56-64755号专利透露了制备蛋白质制品的一种方法,该法是采用pH值约等于6.5的水溶性提取介质对植物蛋白进行提取,在等电点的情况下使之沉淀,然后在115-145°F的温度下进行加热浓缩,使制品的干物质含量达到44%或者更多。《日本特许公报》第57-132844号专利透露了制备分离蛋白质的方法,该方法是在pH值为6.5-8.0和存在亚硫酸根离子的情况下从植物蛋白的水溶性浆液中提取出一种级分,然后进行干燥。《日本特许公报》第58-36345号专利透露了分离7S级分和11S级分的方法,该法是将等电点沉淀得到的植物蛋白水溶性浆液的pH值调节到5.0-5.6,同时将盐浓度调节为0.01-0.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不二制油株式会社,未经不二制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09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离合器
- 下一篇:苯甲酰乙酸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