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高碱度硫化烷基酚钙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85102084 | 申请日: | 1985-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2084A | 公开(公告)日: | 1986-10-01 |
| 发明(设计)人: | 姜皓;曹镭;杨德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兰州炼油厂 |
| 主分类号: | C10M135/30 | 分类号: | C10M135/30;C10N3/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兰州炼油厂专利办公室 | 代理人: | 师瑄 |
| 地址: |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碱度 硫化 烷基 制备 方法 | ||
(一)
本发明属于高碱度润滑油清净添加剂制备技术。本说明书论述了高碱度硫化烷基酚钙的一种制备方法。
(二)
高碱度硫化烷基酚钙是一种具有优良高温清净和抗氧性能,尤其具有较好的抑制积炭生成能力的润滑油清净添加剂。这种性能主要来自于该剂中的均匀分散的油溶性高碱性组分。因此,高碱度化工艺是该剂制备中的关键。在国外,这类剂是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大力发展起来的。专利权的申请范围都是围绕着千差万别的高碱度化工艺而提出的。纵观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二十几年来该领域中所发表的专利,该剂的制备工艺按高碱度化的促进剂可分三大类:(1)低级醇(以甲醇为主)促进的高碱度化工艺,该工艺的主要缺陷是产品碱度较低,只能达到中碱度,钙含量为5~8%(重量)。此外,它是硫化和金属化分开的工艺,较复杂。以飞马公司(Mobil CO.)的专利(BP.1112793)和留勃瑞佐尔公司(LubriZOL CO.)的专利(US.3372116)为代表,其商品有LZ-6500,钙含量7.5%左右;(2)双功能醇醚(如甲氧基乙醇,乙氧基乙醇等)促进的高碱度化工艺,该工艺的主要缺陷同上。以德士古公司(TeXaCO CO.)的专利(如BP.1168411,1164417;US.3429812,3691076等)和留勃瑞佐尔公司的专利BP.1094609)为代表。目前尚未发现有该种工艺的商品;(3)乙二醇加高级醇促进的高碱度化工艺,该工艺克服了上两种工艺的缺陷,产品可达高碱度,钙含量为8-11%,而且硫化金属化共同进行。以雪夫龙公司(CheVron CO.)的专利(US.3336224)、加利福尼亚研究工程公司(Calf.R.CO.)的专利(US.3178368)及日本丸善公司(MaruZen CO.)的专利(US.3464970,BP.1280749)为代表。典型的商品有OLOA-219、MaruZen-PAD-210和ParanOX-52。这些专利的工艺中除了加上述乙二醇和高级醇外,还加了磺酸盐作为进一步分散碱性组分碳酸钙的分散剂。这些专利工艺的缺点是使用了价格较昂贵的高级醇,且用量大。据有关信息说:奥罗比斯公司(OrObiS CO。)和丸善石油公司已有了不用高级醇的工艺,但用的何种分散剂也并不清楚。直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不用高级醇而制备高碱度(钙含量9%以上)产品的专利发表。
(三)
本专利的特点,是在前述乙二醇加高级醇的高碱度化工艺(US.3336224,3178368,3464970等)基础上,采用了不用高级醇,而采用一定量的环烷酸或磺酸钙、磺酸、水解硫磷酸作为碳酸钙碱性组分的分散剂的高碱度化工艺,使产品达到了高碱度。该工艺产品的主要理化性能和实验室评定结果与OLOA-219的对比如下:
(四)
制备实例
1.烷基酚的制备:
例1,将丙烯四聚物(分子量170-180)187份投入带有外回流冷凝器的反应釜中,然后加入工业纯苯酚(白色结晶,熔点39.0~40.5℃)100份,初次反应加入干燥白土10~17%(对烯酚总量)作为催化剂,从第二次开始以后各次加上次反应的废白土约10%,新鲜白土约5~6%,然后搅拌下升温到105~108℃,保持8小时,然后在80~100℃下直接过滤,除去废白土,滤液在20毫米汞柱残压下切取160~230℃馏分即为所需的烷基酚,拔头馏分和少量的釜残馏分均可以回收利用。所得烷基酚230份,其组成为,烃类0.4%,邻位烷基酚5.9%,邻对位双烷基酚2.4%,对位烷基酚90.0%,氧化产物0.3%,平均分子量245~250。
例2,工艺同例1,配料如下:丙烯四聚物80.0公斤(平均分子量175),苯酚44.2公斤,烘干白土22.1公斤。产物在60毫米汞柱残压下,切取180~260℃馏份70~90公斤,即为所需之烷基酚。组成为:烃类1.0%,邻位烷基酚6.8%,邻位烷基酚4.3%,对位烷基酚87.0%,氧化产物0.9%,羟价6.38%(重量),平均分子量245~265。
2.高碱度钙盐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兰州炼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兰州炼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2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刺测力器
- 下一篇:向水中分散干状聚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