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双晶优化比为2.2的碳化钨-钴合金的制法无效
| 申请号: | 85100348 | 申请日: | 1985-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0348A | 公开(公告)日: | 1986-08-27 |
| 发明(设计)人: | 谭映国;张达明;周洛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29/08 | 分类号: | C22C29/08;C22C1/04 |
| 代理公司: | 中南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展明 |
| 地址: |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晶 优化 2.2 碳化 合金 制法 | ||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生产工艺领域,硬质合金的WC晶粒组成及结晶形态,对WC-Co类凿岩硬质合金的物理机械性能及使用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是材料科技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为制取高抗冲击能力含钴量低的WC-Co类合金,目前有多种方法。应用热等静压技术生产低孔隙的合金获得明显的成效,但设备复杂,生产成本高昂,投资为采用氢气钼丝炉或真空烧结炉方法生产的3-5倍,推广受到限制。生产厂家力图通过提高WC晶粒尺寸来提高合金韧性,往往因WC晶粒不够完整,在冲击力作用下,易产生“穿晶断裂”。也由于WC晶粒增粗,晶粒间的邻接度增大,当WC晶粒尺寸增大到某一范围时,合金的强度反而下降。因此,WC-Co类凿岩合金的耐冲击能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满意的解决。
美国Rudy教授1976年先后两次提及“双重晶粒结构”(dual grain structcere)的概念,并以WC-Tic-Co系切削用硬质合金为例作阐述。至于实践中如何实现,能否应用于WC-Co类凿岩合金的生产,都未能提及。日本铃木寿教授还认为属于非均匀类的“双重晶粒结构”硬质合金中大WC晶粒将成为裂纹源而降低合金的强度。因此,WC-Co类凿岩合金的理想结构尚未定论,工艺方法也有待于探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制取一种“双重晶粒结构”并且WC晶粒优化比K=2.2±0.1的凿岩用WC-Co类硬质合金,此类合金其WC晶粒平均尺寸2.2-3.2(微米),其两侧有两个粒度范围,它们的个数比例关系是:大于平均晶粒尺寸的WC粗=(30~32)%,小于平均晶粒尺寸的WC细=(70~68)%,其优化比K=WC细/WC粗=2.2±0.1。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选用粒度不同的粗细两种W粉制取粒度不同结晶完整的粗、细两种W粉,以1∶2的配比作两次投料分段湿磨最后采取真空磁场烧结,获得了凿岩用WC-Co类“双重晶粒结构”硬质合金。
本发明的方法过程(1)在于选用一阶段还原制得的粒度大于12(微米)的粗W粉和粒度为5~9(微米)的细W粉,按6.04~6.10%的比例配碳,制取结晶完整、粗细不同的两种WC粉。其总碳含量为(6.12~6.16)%,游离碳则应小于0.06%,平均粒度分别为>12(微米)和>6(微米)。方法过程(2)在于选用两次投料分段湿磨的方法制备混合料。第一次投细WC粉占WC粉总用量的2/3(重量)和全批量钴粉,加酒精磨(16~24)小时。第二次投入粗WC粉,占WC总用量的1/3,加酒精继续研磨14~18小时,具体方案见表一。对于同一种粒度较粗的WC粉,采用表一的工艺方案,也能得到较大K值的合金,方法过程之(3)在于选用“磁场烧结法及其烧结炉”的烧结设备和工艺,在大于100(奥)磁场中,按升温-固相预烧-升温-液相烧结-冷却等五个阶段进行,其中以固相预烧和液相烧结两个阶段最重要。预烧温度在1200-1260℃范围,并按含钴量升高或碳含量升高,烧结温度取下限,反之取上限。保温时间依产品单重确定,单重在12-100克时,保温时间90~120分钟。烧结温度在1460~1420℃范围。对于含钴量(4-10)%(重量),平均晶粒尺寸2-4(微米)的WC-Co合金,随含钴量增加和晶粒降低烧结温度适当降低,采用普通真空炉烧结,应用以上工艺也能获得一定效果。
表一 两次进料分段湿磨混料方案
注:〔1〕-用f·s·s·s法测定。
〔2〕-为合金中WC总量的百分数。
采用上述方法生产的合金,WC晶粒的分布状态见附图一、附图二。其特点是K=2.2±0.1且具有双峰分布的规律。
其实施例为:以橡胶(或石蜡)作成型剂,制取WC-(6~9.5)%钴的合金,其过程及效果如下:
以松装比重2(克/厘米3)的合格WO3粉,在钼丝炉和五带七管炉中用氢气一次还原成粗、细两种不同粒度范围的钨粉,并在碳管炉中制取WC粉。还原及碳化工艺制度如下:
粗W粉的制取:以装舟量2.5公斤/舟,推舟速度每40分钟推一舟,在1200±10(℃)的钼丝炉中一次还原得到氧含量0.058%,铁含量0.005%,平均粒度大于12(微米)的粗W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工业大学,未经中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0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字式可控硅触发脉冲装置
- 下一篇:外转子水冷凸极同步电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