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20594766.1 申请日: 2023-03-24
公开(公告)号: CN219526407U 公开(公告)日: 2023-08-15
发明(设计)人: 王苑;朱晓晓;韦颖;常闻捷;蔡颖;唐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2F3/32 分类号: C02F3/32;C02F3/12
代理公司: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孙蓓蓓
地址: 210019 江苏省南京***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生态 洼塘带 多级 滞留 净化系统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本实用新型在农田与河道之间,对现有地形加以改造,通过建设生物滞留带、缓冲塘、净化洼地等,将农田地表径流引入而进行多级净化;通过在缓冲塘和净化洼地设置的溢流装置以及设置的含有生物质净化端口的排水干管,使得本系统有效受纳和消纳暴雨后期的大量地表径流污染水体。本系统有效解决了初期雨水形成的农田地表径流对周边河道水体造成的污染问题,而且实现了对包括暴雨后期在内的全过程地表径流污染的高效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逐步推进,点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与之相比,农村地区面广量大的农田地表径流污染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氮磷肥料,使得农田土壤表层氮素、磷素过剩堆积,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下,氮、磷等营养盐最终汇入附近河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目前,部分地区农田地表径流水体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已成为制约农村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来,地表径流污染治理更多集中在城镇初期雨水处理方面,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倡导下,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回用等方面已积累了一系列技术和标准。现有的一些相关技术,提供了初期雨水原位净化系统或初期雨水处理回用系统,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净化。而关于农田径流污染治理的技术虽有初步探索,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具体而言,现有相关技术的不足之处包括:(1)地表径流处理负荷较低,采用的技术方法多以拦截、过滤为主,对氮磷等营养盐处理效果不佳;(2)多数技术仅限于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而忽略了暴雨过程后期侵蚀土壤深层仍会裹挟大量氮磷等营养盐进入水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表径流污染处理负荷较低,无法有效处理暴雨过程后期地表径流污染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包括农田和河道,沿所述农田的边坡分布有一级生物滞留带,所述一级生物滞留带连通二级生物滞留带,所述二级生物滞留带与河道连通;在二级生物滞留带上串联有若干个缓冲塘和净化洼地,所述缓冲塘中设有溢流管,所述净化洼地内设有穿孔排水管;在地下埋设有排水干管,所述排水干管与所述溢流管及穿孔排水管分别连通,排水干管的末端与河道连通,在排水干管的末端上设置有生物质净化端口,所述生物质净化端口内设置有格栅网和生物填料。

可选的,所述一级生物滞留带、二级生物滞留带从地表向下均依次设有第一蓄水层、第一种植土层、第一砂石过滤层、第一透水工布层以及第一砾石排水层;在第一种植土层上设有地被植物。

可选的,所述缓冲塘塘底设有第一生物质填料层,在第一生物质填料层下方设有防水土工布;所述溢流管设置于缓冲塘的塘口。可选的,所述净化洼地从地表向下依次包括第二蓄水层、第二种植土层、第二透水工布层、第二生物质填料层以及第二砾石排水层;在第二种植土层上设有挺水植物;所述穿孔排水管设置于净化洼地的中心处,位于地上的一端设有溢流口,在地下的一端与排水干管连通,穿孔排水管的管身分布有多个孔,所述溢流口嵌套连接于穿孔排水管上。

可选的,所述排水干管的起端设置有检查井;所述生物质净化端口的首端与排水干管通过橡胶圈密封连接,位于河道侧的尾端设有拍门;所述生物质净化端口的外壁通过钢丝绳固定连接于河道挡墙处。

可选的,所述生物质净化端口内有两个格栅网,所述格栅网平面呈圆形,位于生物质净化端口的横截面上,并与生物质净化端口嵌套连接;在两处格栅网之间填充有MBBR填料。

可选的,所述二级生物滞留带沿农田岸坡沟壑分布;所述一级生物滞留带和二级生物滞留带的横截面均呈抛物线形,两者的交汇口的横截面呈喇叭形,两者的坡比均为1:2;所述第一蓄水层最大蓄水深度为300mm;所述第一种植土层厚度为300mm;所述第一砂石过滤层为厚度500mm;所述第一砾石排水层厚度为400mm,第一砾石排水层的砾石粒径为20~30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5947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