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320594766.1 | 申请日: | 2023-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26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苑;朱晓晓;韦颖;常闻捷;蔡颖;唐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孙蓓蓓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洼塘带 多级 滞留 净化系统 | ||
1.一种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包括农田和河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农田的边坡分布有一级生物滞留带,所述一级生物滞留带连通二级生物滞留带,所述二级生物滞留带与河道连通;在二级生物滞留带上串联有若干个缓冲塘和净化洼地,所述缓冲塘中设有溢流管,所述净化洼地内设有穿孔排水管;在地下埋设有排水干管,所述排水干管与所述溢流管及穿孔排水管分别连通,排水干管的末端与河道连通,在排水干管的末端上设置有生物质净化端口,所述生物质净化端口内设置有格栅网和生物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生物滞留带、二级生物滞留带从地表向下均依次设有第一蓄水层、第一种植土层、第一砂石过滤层、第一透水工布层以及第一砾石排水层;在第一种植土层上设有地被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塘塘底设有第一生物质填料层,在第一生物质填料层下方设有防水土工布;所述溢流管设置于缓冲塘的塘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洼地从地表向下依次包括第二蓄水层、第二种植土层、第二透水工布层、第二生物质填料层以及第二砾石排水层;在第二种植土层上设有挺水植物;所述穿孔排水管设置于净化洼地的中心处,位于地上的一端设有溢流口,在地下的一端与排水干管连通,穿孔排水管的管身分布有多个孔,所述溢流口嵌套连接于穿孔排水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干管的起端设置有检查井;所述生物质净化端口的首端与排水干管通过橡胶圈密封连接,位于河道侧的尾端设有拍门;所述生物质净化端口的外壁通过钢丝绳固定连接于河道挡墙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净化端口内有两个格栅网,所述格栅网平面呈圆形,位于生物质净化端口的横截面上,并与生物质净化端口嵌套连接;在两处格栅网之间填充有生物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生物滞留带沿农田岸坡沟壑分布;所述一级生物滞留带和二级生物滞留带的横截面均呈抛物线形,两者的交汇口的横截面呈喇叭形,两者的坡比均为1:2;
所述第一蓄水层最大蓄水深度为300mm;所述第一种植土层厚度为300mm;所述第一砂石过滤层为厚度500mm;所述第一砾石排水层厚度为400mm,第一砾石排水层的砾石粒径为20~30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塘横截面呈半圆形,塘内水深最大值为0.5m,坡比1: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洼地横截面呈倒梯形,下底宽为0.5~0.8m,坡比为1:2;
所述第二蓄水层最大蓄水深度为150mm;所述第二种植土层厚度为400mm;所述第二生物质填料层厚度为500mm;所述第二砾石排水层厚度为300mm,第二砾石排水层的砾石粒径为20~30mm;所述穿孔排水管开孔率为1%~3%,孔口呈圆形,孔径为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洼塘带多级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格栅网间隔距离≥20cm;所述生物填料为MBBR填料,MBBR填料单体为直径10mm的立体空心圆柱,所述MBBR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500m2/m3,空隙率>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5947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储物容器
- 下一篇:自增压消防机器人及消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