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伺服驱动器测试箱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188550.5 | 申请日: | 2023-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45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洛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任珊珊 |
| 地址: | 21300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伺服 驱动器 测试 | ||
1.一种便携式伺服驱动器测试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手提箱(1),所述手提箱(1)为翻盖结构,所述手提箱(1)包括箱体(11)和箱盖(12),所述箱体(11)的内底面胶粘固定有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上安装有伺服驱动器(2)、伺服电机(3)、操作台(4)和可编程控制器(5),其中,
所述伺服驱动器(2)包括有主电源输入端子(21)、输出端子(22)、编码器端子(23)、IO端子(24)和网线接口(25),所述主电源输入端子(21)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所述输出端子(22)用于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以驱动所述伺服电机(3)工作,所述编码器端子(23)用于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的编码器,所述IO端子(24)能够用于连接所述操作台(4)以进行模拟量控制,所述网线接口(25)能够用于连接电脑以进行软件界面控制和固件升级,所述IO端子(24)或网线接口(25)还能够用于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5)以进行总线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伺服驱动器测试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3)的中部安装所述伺服驱动器(2),所述可编程控制器(5)和所述伺服电机(3)设置在所述伺服驱动器(2)的沿所述安装板(13)长度方向的其中一侧,所述操作台(4)设置在所述伺服驱动器(2)的沿所述安装板(13)长度方向的另外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伺服驱动器测试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器(2)包括有外壳(26)和底座(27),所述外壳(26)和底座(27)卡接,所述底座(27)的一端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271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2711)为圆孔,所述底座(27)的另外一端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2712),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2712)为与边缘连通的U型孔;所述安装板(13)的中部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711)对应连接的第一安装孔(131)以及两个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712)对应连接的第二安装孔(132),所述第一安装孔(131)和第二安装孔(132)均为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伺服驱动器测试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器(2)的底座(27)包括底板(271)以及位于所述底板(271)上方的风机安装座(272)和散热片(273),所述风机安装座(272)上安装风机,所述风机朝向所述散热片(273)吹风,且吹风方向为所述安装板(13)的宽度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伺服驱动器测试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控制器(5)的底部形成有滑槽(51),所述安装板(13)上对应所述滑槽(51)设有滑轨(134),所述可编程控制器(5)上还设有弹性卡扣(52),所述滑轨(134)上还形成有与所述弹性卡扣(52)配合连接的卡槽(135),所述可编程控制器(5)可沿所述滑轨(134)滑动并通过所述弹性卡扣(52)与所述卡槽(135)卡合进行固定,而且垂直于滑动方向的所述滑槽(51)的宽度大于所述滑轨(134)的宽度以使所述可编程控制器(5)可以从正面拆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伺服驱动器测试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3)上设有两个L型安装支架(31),两个L型安装支架(31)的一条边连接所述安装板(13),另外一条边连接有竖向固定板(32),所述竖向固定板(32)上水平安装所述伺服电机(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伺服驱动器测试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4)包括有壳体(41),所述壳体(41)包括有顶盖(415)以及依次拼接的第一侧壁(411)、第二侧壁(412)、第三侧壁(413)和第四侧壁(414),所述第一侧壁(411)和第三侧壁(413)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板(13)固定连接的底部安装座(4111)以及与所述顶盖(415)固定连接的顶部安装座(4112),所述安装板(13)的背面对应所述底部安装座(4111)形成有沉头孔(133),所述第四侧壁(414)靠近所述伺服驱动器(2)且所述第四侧壁(414)上设有容操作台(4)的连接线束通过的开口(41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洛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洛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8855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