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016450.4 | 申请日: | 2023-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30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薛文宇;仇彤;王瑞科;王凡;张云;陈兴;刘晶晶;尚亚雄;周施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7/2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姬晓莹 |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泥沙 城市 景观 河道 清洪分滞 系统 | ||
1.一种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河道景观蓄水区划分为三个区,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清水区(1)、行洪区(2)、第二清水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洪区(2)沿水流方向贯穿景观蓄水区,形式为归流槽,行洪区(2)的左右两侧设有归流槽边墙(2.1);所述第一清水区(1)、第二清水区(3)的上下游范围与行洪区(2)一致,且第一清水区(1)、第二清水区(3)的内侧紧贴归流槽边墙(2.1),第一清水区(1)、第二清水区(3)的外侧设有河道自然驳岸(4),第一清水区(1)、第二清水区(3)的上游分别与行洪区(2)两侧的归流槽边墙(2.1)连接,均无入水口,行洪区(2)归流槽的上端与河道自然驳岸(4)衔接,河道上游来水只能进入行洪区(2)归流槽内;河道景观蓄水区下游河道内设有液压坝(7),液压坝(7)横穿河道用于河道蓄水,液压坝(7)的蓄水高度高于归流槽边墙(2.1)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水区(1)、第二清水区(3)的末端均设置有用于蓄水的闸门(6),闸门(6)靠近行洪区(2)一侧设置,并与所述行洪区(2)互相独立不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洪区(2)归流槽的横截面为规则的矩形槽结构,包括设置于行洪区(2)左右两侧的两个直立式的归流槽边墙(2.1),两个归流槽边墙(2.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归流槽底板(2.2),所述归流槽边墙(2.1)高度低于液压坝(7)蓄水高度50cm,且归流槽边墙(2.1)在正常蓄水期淹没于水位以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归流槽底板(2.2)下方铺设有粗砂垫层(8),底板粗砂垫层(8)下方铺设有PE复合土工膜(9)。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水区(1)、第二清水区(3)的横断面为无规则断面,断面宽度自上游向下先变宽后束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水区(1)、第二清水区(3)的底板均为卵石底板,卵石底板的下方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自然河石(10)、混凝土层(11)、粗砂垫层(8)、PE复合土工膜(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景观蓄水区末端与液压坝(7)之间设置有下游卵石河床(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水区(1)、第二清水区(3)及行洪区(2)归流槽末端高程一致,且均与下游卵石河床(5)衔接,衔接处设置伸缩缝(14),基础为底宽50cm,前后端坡比1:1的齿墙(1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自然驳岸(4)的高程高于归流槽边墙(2.1)20~3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1645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工位自动上下料机器人
- 下一篇:线缆自动裹布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