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016450.4 | 申请日: | 2023-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30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薛文宇;仇彤;王瑞科;王凡;张云;陈兴;刘晶晶;尚亚雄;周施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7/2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姬晓莹 |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泥沙 城市 景观 河道 清洪分滞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河道景观蓄水区从左到右依次划分为第一清水区、行洪区、第二清水区,行洪区沿水流方向贯穿景观蓄水区,行洪区的左右两侧设有归流槽边墙;第一清水区、第二清水区的上下游范围与行洪区一致,第一清水区、第二清水区的内侧紧贴归流槽边墙,外侧设有河道自然驳岸,第一清水区、第二清水区的上游均无入水口,行洪区归流槽的上端与河道自然驳岸衔接,河道上游来水只能进入归流槽内;下游河道内设有横穿河道的液压坝。该系统可将正常拦蓄的清水与汛期多泥沙洪水分至独立分区内,可满足景观水体不受破坏,避免泥沙淤积造成的频繁清淤,降低工程整体运行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多泥沙城市河道,当建设液压坝蓄水形成景观水面时,由于上游来水携带泥沙量大,且水体内含有大量杂质及初雨污染物,进入蓄水区后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大量淤积,景观水体水质恶化。
目前城市景观河道对于泥沙淤积的问题,大多数采用液压坝塌坝提升流速的方式排泄泥沙,同时定期进行清淤。但液压坝塌坝仅可排泄坝前局部泥沙,对回水范围内上游的泥沙排泄作用不大,定期清淤需排空蓄水,会破坏整体景观形象,且淤积物携带杂质长期高温照射会导致水体厌氧发臭水质恶化。因此,如何解决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淤堵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河道景观蓄水区划分为三个区,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清水区、行洪区、第二清水区,所述行洪区沿水流方向贯穿景观蓄水区,形式为归流槽,行洪区的左右两侧设有归流槽边墙;所述第一清水区、第二清水区的上下游范围与行洪区一致,且第一清水区、第二清水区的内侧紧贴归流槽边墙,第一清水区、第二清水区的外侧设有河道自然驳岸,第一清水区、第二清水区的上游分别与行洪区两侧的归流槽边墙连接,均无入水口,行洪区归流槽的上端与河道自然驳岸衔接,河道上游来水只能进入行洪区归流槽内;河道景观蓄水区下游河道内设有液压坝,液压坝横穿河道用于河道蓄水,液压坝的蓄水高度高于归流槽边墙高度。液压坝在非汛期无降雨时立坝用于拦蓄清水,汛期降雨后液压坝塌坝运行以使行洪通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清水区、第二清水区的末端均设置有用于蓄水的闸门,闸门靠近行洪区一侧设置,并与所述行洪区互相独立不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行洪区归流槽的横截面为规则的矩形槽结构,包括设置于行洪区左右两侧的两个直立式的归流槽边墙,两个归流槽边墙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归流槽底板,所述归流槽边墙高度低于液压坝蓄水高度50cm,且归流槽边墙在正常蓄水期淹没于水位以下。
优选地,所述归流槽底板下方铺设有粗砂垫层,底板粗砂垫层下方铺设有PE复合土工膜。
优选地,所述第一清水区、第二清水区的横断面为无规则断面,断面宽度自上游向下先变宽后束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清水区、第二清水区的底板均为卵石底板,卵石底板的下方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自然河石、混凝土层、粗砂垫层、PE复合土工膜。
进一步地,所述河道景观蓄水区末端与液压坝之间设置有下游卵石河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清水区、第二清水区及行洪区归流槽末端高程一致,且均与下游卵石河床衔接,衔接处设置伸缩缝,基础为底宽50cm,前后端坡比1:1的齿墙。
优选地,所述河道自然驳岸的高程高于归流槽边墙20~30c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16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工位自动上下料机器人
- 下一篇:线缆自动裹布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