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782824.8 | 申请日: | 2023-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5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付有虎;董青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致信天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593 | 分类号: | H01M50/593;H01M50/586;H01M10/058;H01M10/0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李晓峰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开口 锂电池 胶膜 制备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包括第一热熔胶层、骨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第一热熔胶层、骨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从上往下依次叠加复合在一起;第一热熔胶层、骨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的总厚度为50~250μm,且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的厚度相同;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的厚度均为15~100μm;骨架层的厚度为20~150μm。本发明极耳胶膜具有在110‑130℃温度下会和锂电池极片脱层开口,能够使锂电池模组在出现异常发热导致内部压力剧烈上升之前,将锂电池内部压力及时释放掉,避免能量长时间累积而达到更高温度,最后形成剧烈爆炸和燃烧,延长逃生时间,增强对人员的保护,减少生命及财产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锂电池产品在消费性电子、车载、储能等领域广泛使用。相应的锂电池除了能量密度作为追求目标以外,它的安全性也日益成为重点考量,尤其是在车载新能源领域。
在锂离子电池的加工使用过程中,涉及到一种重要的组件为极耳,它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极耳是由极耳胶膜和金属带两部分复合而成,极耳胶膜的作用是电池封装时防止金属带与铝塑膜之间发生短路,并且封装时通过加热与铝塑膜热熔密封粘合在一起防止漏液。一个极耳有上下两片极耳胶膜将金属带夹在中间组成。
经过海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17035916U,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极耳用胶膜,包括第一热熔胶层、阻隔层、和第二热熔胶层,所述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为改性聚烯烃,所述阻隔层为耐温阻隔聚烯烃。该实用新型的锂电池极耳胶膜为五层结构时,能够满足特殊用的锂电池极耳,具有更高的层间粘合性能,进一步提升性能的可靠性;该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层结构时,具有更简单的结构,对生产设备进一步简化,适用于一般的小型锂电池极耳。
锂电池所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极耳以及极耳胶膜,成为安全性的重要因子。传统的极耳胶膜在热封至金属极耳上,最后热封至锂电中,关注的重点为热封强度、抗电解液性能等。其为保证有效的热封强度,一般热封温度在170-190℃,高的热封温度确保了性能,但却为锂电池异常发热提供了更大的能量储备空间,不利于安全。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以安全为首要考量点,兼顾热封强度、抗电解液性能,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极耳胶膜的技术方案,使使用该低温开口极耳胶膜的锂电池,能够在异常发热,温度达到110-130℃时,迅速在极耳位置发生开口,将锂电池内部积累的压力及时释放,提高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目的之一:
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包括第一热熔胶层、骨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
骨架层位于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之间;
第一热熔胶层、骨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从上往下依次叠加复合在一起;
第一热熔胶层、骨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的总厚度为50~250μm,且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的厚度相同;
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的厚度均为15~100μm;
骨架层的厚度为20~150μm;
第一热熔胶层、骨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均为改性聚烯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均为酸酐接枝聚烯烃、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类物质中一种或多种以上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致信天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致信天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828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