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及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782824.8 | 申请日: | 2023-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5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付有虎;董青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致信天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593 | 分类号: | H01M50/593;H01M50/586;H01M10/058;H01M10/0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李晓峰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开口 锂电池 胶膜 制备 方法 以及 | ||
1.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热熔胶层(1)、骨架层(2)和第二热熔胶层(3);
所述骨架层(2)位于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之间;
所述第一热熔胶层(1)、骨架层(2)和第二热熔胶层(3)从上往下依次叠加复合在一起;
所述第一热熔胶层(1)、骨架层(2)和第二热熔胶层(3)的总厚度为50~250μm,且所述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的厚度相同;
所述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的厚度均为15~100μm;
所述骨架层(2)的厚度为20~150μm;
所述第一热熔胶层(1)、骨架层(2)和第二热熔胶层(3)均为改性聚烯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均为酸酐接枝聚烯烃、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类物质中一种或多种以上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熔胶层(1)和第二热熔胶层(3)的组成均为:酸酐接枝聚乙烯10%-60%,酸酐接枝聚丙烯30%-80%,助剂5%-10%,其中上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层(2)为聚丙烯、聚乙烯、丙烯酸接枝聚烯烃、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烯烃、酸酐接枝聚烯烃、马来酸二丁酯接枝聚烯烃、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中一种或多种以上的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层(2)的组成为:酸酐接枝聚乙烯10%-30%,酸酐接枝聚丙烯10%-30%,聚乙烯20%-30%,聚丙烯20%-40%,其中上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可低温开口的锂电池极耳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原料混合步骤:
步骤S11、将第一热熔胶层(1)的酸酐接枝聚烯烃类粒子和助剂均加入第一输料桶内并通过混合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处理,形成第一原料混合物;
步骤S12、将第二热熔胶层(3)的酸酐接枝聚烯烃类粒子和助剂均加入第二输料桶内并通过混合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处理,形成第二原料混合物;
步骤S13、将骨架层(2)的接枝改性聚烯烃粒子加入第三输料桶内并通过混合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处理,形成第三原料混合物;
步骤S2、原料熔融塑化步骤:
步骤S21、将混合后的第一原料混合物通过第一挤出机加料口进行加料处理,进而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处理,形成第一树脂熔体;
步骤S22、将混合后的第二原料混合物通过第二挤出机加料口进行加料处理,进而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处理,形成第二树脂熔体;
步骤S23、将混合后的第三原料混合物通过第三挤出机加料口进行加料处理,进而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处理,形成第三树脂熔体;
步骤S3、原料过滤步骤:
将经过上述步骤S2熔融塑化处理后的第一树脂熔体、第二树脂熔体和第三树脂熔体分别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处理;
步骤S4、原料挤出步骤:
将经过上述步骤S3过滤处理后的第一树脂熔体、第二树脂熔体和第三树脂熔体分别通过挤出机的模头流延出来;
步骤S5、原料成膜步骤:
将第三树脂熔体置于第一树脂熔体和第二树脂熔体之间,流延至冷却辊冷却后形成极耳胶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致信天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致信天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8282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