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尾气处理及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99676.3 | 申请日: | 202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6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高春雷;徐其瑞;何国华;刘传;涂序辉;邢磊;宋晓阳;何喆;刘尚昆;张钰荧;王鹏;张锐;周佳亮;吴和山;牛怀军;王金栋;张玉秀;刘靖伟;张洪硕;米芮昕;张永涛;母东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9/00 | 分类号: | F01N9/00;F01N11/00;F01N3/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陈攀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处理 监测 系统 | ||
1.一种尾气处理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气处理模块和监测模块;
所述尾气处理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尾气处理单元,每个尾气处理单元均包括:进气连接管、氧化催化器、颗粒物捕集器和出气管;所述氧化催化器和颗粒物捕集器串联连接,氧化催化器的前端设置有进气连接管,颗粒物捕集器的后端与出气管连接;
尾气处理单元之间通过连通管并联连接,连通管分别与各个尾气处理单元的进气连接管连接,并与进气管连接;
所述监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压差监测装置和至少一个温度监测装置;各个压差监测装置和温度监测装置分别对应设置在各个尾气处理单元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催化器和颗粒物捕集器间通过卡箍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监测装置通过两根导气管分别与氧化催化器的前部和颗粒物捕集器的后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装置设置在颗粒物捕集器的后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上还设置有防雨帽,且防雨帽通过雨帽防脱链连接在出气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捕集器的后端与出气管上还设置有防脱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单元间还设置有安装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还进一步包括:室内气体监测装置和至少一个室外关键点位监测装置,所述室内气体监测装置设置于应用设备的操作室内,所述室外关键点位监测装置设置于应用设备预设的监测关键点位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尾气处理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还进一步包括控制端和预警模块,所述压差监测装置、温度监测装置、室内气体监测装置、室外关键点位监测装置和预警模块均与控制端电连接,并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控制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尾气处理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还进一步包括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与控制端电连接,并与通风设备和/或应用设备开关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9967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氯化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梯级破断的自膨胀吸能锚杆、制备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