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楔形拼缝灌浆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71879.1 | 申请日: | 202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7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星;刘亚松;李治坤;全有维;谢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B5/00;E04G11/48;E04G17/075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何静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混凝土 叠合 楔形 灌浆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楔形拼缝灌浆结构及施工方法,沿着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楔形拼缝的方向每2米留设有拉杆孔洞,每10米留设有灌浆孔洞,模板拉杆贯穿拉杆孔洞固定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下部封底模板,在压力作用下,灌缝水泥砂浆通过留设的灌浆孔洞注入到楔形拼缝中,待灌缝水泥砂浆达到强度后,截断楼板上下多出的模板拉杆,拆除封底模板,对楔形拼缝批刮耐碱网格布,再涂刷面层水泥砂浆即可完成拼缝灌缝施工。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灌浆孔洞、拉杆孔洞、模板拉杆的配合使用,将灌缝水泥砂浆通过留设的灌浆孔洞在压力作用下注入到楔形拼缝中直至注满,能够让灌缝水泥砂浆更容易将楼板的楔形拼缝灌满,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楔形拼缝灌浆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灌浆,形成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能够有效地缩短工期、减少造价,因此现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被广泛应用于装配式的建筑中。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已普遍用作承重楼板,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拼缝施工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灌缝不密实,灌缝水泥砂浆强度偏低。灌缝混凝土或砂浆尚未达到要求强度继续作业,局部楼板集中荷载过大,也会破坏灌浆混凝土或砂浆与板体的胶结强度。现有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楔形拼缝灌浆方法一般都是直接从底部向拼缝中涂抹混凝土或砂浆,受到现有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楔形拼缝灌浆方法局限性的影响,灌浆水泥砂浆灌入之后很难将楼板的楔形拼缝灌满,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楔形拼缝灌浆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楔形拼缝灌浆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传统拼缝灌浆方法的局限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楔形拼缝灌浆结构,两块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拼接之后形成有楔形拼缝,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楔形拼缝灌浆结构包括设置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之间且且位于楔形拼缝底部的封底模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上沿楔形拼缝方向留设有拉杆孔洞和灌浆孔洞,灌浆孔洞连通楔形拼缝,模板拉杆贯穿拉杆孔洞后固定封底模板,在压力作用下,灌缝水泥砂浆通过灌浆孔洞注入楔形拼缝中。
进一步地,所述两块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之间贯穿设置有多根横向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上沿楔形拼缝方向每间隔2米留设有拉杆孔洞。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上沿楔形拼缝方向每间隔10米留设有灌浆孔洞。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拉杆由结构钢钢筋制造而成。
一种上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楔形拼缝灌浆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上沿着楔形拼缝方向每2米留设拉杆孔洞,每10米留设灌浆孔洞,然后将模板拉杆贯穿拉杆孔洞固定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下部封底模板,然后将灌缝水泥砂浆通过留设的灌浆孔洞在压力作用下注入到楔形拼缝,直到注满为止;待灌缝水泥砂浆达到强度后,截断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上下多出的模板拉杆,拆除封底模板;然后对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下部楔形拼缝批刮耐碱网格布,涂刷面层水泥砂浆,即完成楔形拼缝灌缝施工。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灌浆孔洞、拉杆孔洞、模板拉杆的配合使用,将灌缝水泥砂浆通过留设的灌浆孔洞在压力作用下注入到楔形拼缝中直至注满,能够让灌缝水泥砂浆更容易将楼板的楔形拼缝灌满,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灌浆孔洞以及拉杆孔洞布设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楔形拼缝示意图。
图中:1—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2—楔形拼缝、3—灌浆孔洞、4—拉杆孔洞、5—横向钢筋、6—模板拉杆、7—封底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718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语音合成方法、语音合成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任务推荐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