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感支撑架及电感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10639902.9 | 申请日: | 2023-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64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杨英桦;卢赟;张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蒽迪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06 | 分类号: | H01F27/06;H01F27/29;H01F17/04 |
代理公司: | 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 32284 | 代理人: | 孟睿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感 支撑架 封装 结构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感支撑架及电感封装结构,电感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部;至少一第一固定部,由第一支撑部延伸至电感模块的顶端平面,实现与电感模块的顶端平面贴合固定;至少一第二支撑部由第一支撑部延伸至电感模块的电气焊接端位置,实现电感模块绕组引脚的固定并实现对外电气连接;至少一第三支撑部或/和至少一第二固定部,第三支撑部由第一支撑部延伸至电感模块的非电气焊接端位置,实现电感模块的固定并为电感模块提供支撑作用;第二固定部由第一支撑部延伸至电感模块的底端平面,实现与电感模块的底端平面贴合固定。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电感模块绕组引脚截面面积小而不便于与PCB电路板进行贴片焊接,绕组引脚直接焊接时难以找平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感支撑架及电感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电感模块一般由磁芯和绕组构成,对于大电流的绕组,往往使用较粗的金属线,并且这种电感模块往往拥有较大的体积和重量,如图1所示。安装此类电感模块到PCB电路板时需要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1)对于非穿孔设计的表面贴装PCB电路板,电感模块的绕组引脚截面面积相对较小,不便于与PCB电路板直接进行贴片方式焊接;
(2)电感模块的绕组引脚焊接时存在找平的问题,既由于实际生产的绕组引脚安装到磁芯上之后无法保证与PCB电路板处于同一焊接水平面而导致的虚焊问题;
(3)电感模块整体难以支撑固定。
公开技术中有从电感模块上方进行固定设计的顶方位支撑架,也有从下方位进行固定设计的底方位支撑架(如图1所示),这些支撑架均是由支撑部和金属连接片结构组合而成,支撑部提供多个支撑点用于支撑PCB电路板上方的电感模块,金属连接片结构附加在绕组引脚上用于解决绕组引脚焊接面过小、难以找平的问题。
公开的技术方案虽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但金属连接片结构与支撑部组合成的整体支撑结构成本较高,设计过于复杂,组合安装也较为麻烦,难以保证金属连接片结构与绕组引脚安装后的电气连接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及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支撑架,用于解决因电感模块绕组引脚截面面积小而不便于与PCB电路板进行贴片焊接,绕组引脚直接焊接时难以找平,金属连接片结构与绕组引脚电气连接的稳定性,现有支撑架结构的成本高、组装麻烦等问题。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电感支撑架,包括:
第一支撑部;
至少一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连接,由所述第一支撑部延伸至电感模块的顶端平面,实现与电感模块的顶端平面贴合固定;
至少一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连接,由第一支撑部延伸至电感模块的电气焊接端位置,实现电感模块绕组引脚的固定并实现对外电气连接;
至少一第三支撑部或/和至少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相连接,由所述第一支撑部延伸至电感模块的非电气焊接端位置,实现电感模块的固定并为电感模块提供支撑作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一支撑部相连接,由所述第一支撑部延伸至电感模块的底端平面,实现与电感模块的底端平面贴合固定。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感封装结构,包括
电感模块;
至少两个电感支撑架;
所述电感模块具有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两个电感支撑架分别设置在电感模块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电感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延伸至电感模块的顶端平面,实现与电感模块的顶端平面贴合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蒽迪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捷蒽迪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399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料电池吹扫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烟气分布器、吸附塔和低温烟气吸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