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补锂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20232.6 | 申请日: | 202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46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付博昂;李焱;孟瑞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科诺尔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4/36;H01M4/139;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可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99 | 代理人: | 蒲定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式补锂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补锂设备,包括机架及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多个气胀轴组件,多个气胀轴组件分别用于排斥膜、锂带、极片以及转移膜的收卷和放卷;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四辊压延机构和两辊覆合机构,所述四辊压延机构包括支撑辊、压延小辊、压延定辊和覆合大辊,所述压延小辊与压延定辊之间、压延定辊与覆合大辊之间均具有一挤压力;所述两辊覆合机构包括覆合动辊和覆合定辊,所述覆合动辊和覆合定辊之间也具有一挤压力。本发明在一台设备上面通过机构的选用组合可以实现两条补锂路线路线(单面压延覆合一次成型、采用转移膜先压延后覆合成型),从而减少了设备的采购成本和设备的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极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补锂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给电池极片表面补锂常用的方式有两种,补锂路线一:采用压延覆合一体,无转移膜的方式进行极片表面补锂;补锂路线二:采用排斥膜+转移膜先进行压延,然后通过覆合机构对极片表面覆合补锂。其中,补锂路线一对于制造电池极片难度较大,产品的合格率低,可操作性小;而补锂路线二对于制造电池极片难度较小,但是设备的制造成本和量产生产成本较高。工厂在进行生产极片时,一般同时采购上述两种补锂方式的设备,进而根据需要交替的选用两种补锂设备,这样带来很大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式补锂设备,在一台设备上面兼容了多条实现补锂的工艺路线,减少了设备的采购成本和设备的使用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成式补锂设备,包括机架及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多个气胀轴组件,多个气胀轴组件分别用于排斥膜、锂带、极片以及转移膜的收卷和放卷;
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四辊压延机构和两辊覆合机构,所述四辊压延机构包括支撑辊、压延小辊、压延定辊和覆合大辊,所述压延小辊与压延定辊之间、压延定辊与覆合大辊之间均具有一挤压力;所述两辊覆合机构包括覆合动辊和覆合定辊,所述覆合动辊和覆合定辊之间也具有一挤压力;
其中,多个气胀轴组件中的几个气胀轴组件形成第一气胀轴组件组,第一气胀轴组件组与四辊压延机构用于实现补锂路线一;多个气胀轴组件中的几个气胀轴组件形成第二气胀轴组件组,第二气胀轴组件组与四辊压延机构以及两辊覆合机构用于实现补锂路线二;第一气胀轴组件组与第二气胀轴组件组共用至少一个气胀轴组件;
所述气胀轴组件具有七个,分别为第一气胀轴组件、第二气胀轴组件、第三气胀轴组件、第四气胀轴组件、第五气胀轴组件、第六气胀轴组件、第七气胀轴组件;第一气胀轴组件、第二气胀轴组件、第三气胀轴组件、第四气胀轴组件和第五气胀轴组件形成第一气胀轴组件组,第一气胀轴组件、第二气胀轴组件、第三气胀轴组件、第四气胀轴组件、第五气胀轴组件、第六气胀轴组件和第七气胀轴组件形成第二气胀轴组件组;其中第五气胀轴组件在补锂路线一中用作极片收卷,在补锂路线二中用作转移膜放卷。
采用补锂路线一实现极片补锂时,排斥膜经过所述第一气胀轴组件放卷进入到压延小辊与压延定辊之间的辊缝,然后由所述第四气胀轴组件进行收卷,锂带经过所述第二气胀轴组件放卷进入到压延小辊与压延定辊之间的辊缝,锂带经压延小辊与压延定辊压延后粘贴在远离排斥膜的压延定辊上,极片经过所述第三气胀轴组件放卷进入到压延定辊与覆合大辊之间的辊缝,压延定辊与覆合大辊之间具有一压力将粘贴在压延定辊上的锂带与极片挤压覆合成一体,补锂后的极片通过所述第五气胀轴组件进行收卷;
采用补锂路线二实现极片补锂时,排斥膜经过所述第一气胀轴组件放卷进入到压延小辊与压延定辊之间的辊缝,然后由所述第四气胀轴组件进行收卷,锂带经过所述第二气胀轴组件放卷进入到压延小辊与压延定辊之间的辊缝,转移膜通过第五气胀轴组件进行放卷进入到压延小辊与压延定辊之间的辊缝,压延小辊与压延定辊将锂带挤压覆合在转移膜上,具有锂带的转移膜进入到覆合动辊和覆合定辊的辊缝,极片经过所述第三气胀轴组件放卷进入到覆合动辊和覆合定辊的辊缝,覆合动辊和覆合定辊将转移膜上的锂带挤压覆合在极片上,转移膜和补锂后的极片分别通过第六、第七气胀轴组件进行收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科诺尔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纳科诺尔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20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