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边缘计算数字化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310603269.8 | 申请日: | 2023-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19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彤;林超;赵欣阳;何家辉;邢嘉城;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瑞翔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1004;H04W28/08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缘 计算 数字化 安全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缘计算数字化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云计算服务器分析所述安全控制请求,基于安全控制请求的安全控制方式确定对应的可用安全控制模型;云计算服务器确定常驻边缘服务器和实时常驻边缘服务器;实时常驻边缘服务器创建并执行或者恢复并启动对应于安全控制请求的安全控制任务;在安全控制请求执行周期结束后,常驻边缘服务器维护其内部设置并存储的安全控制模型;本发明提高了安全控制请求和边缘服务器间的需求和资源间的适配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边缘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缘计算数字化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其应用程序在边缘侧发起,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满足行业在实时业务、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边缘计算处于物理实体和工业连接之间,或处于物理实体的顶端,而云端计算,仍然可以访问边缘计算的历史数据,并且边缘计算有助于提高运行数据的安全性。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和5G时代的到来,边缘计算显得更加重要,在万物互联的场景下,数以千万计的传感器、智能终端设备及其应用连接到云计算平台,使得云计算平台已经无法满足实时处理、海量存储等方面的要求。而且5G时代中更加去中心化,需要在网络边缘部署小规模或者便携式数据中心,进行终端请求的本地化处理,以满足其超低延时需求。具备现场感知和智能计算处理的边缘计算技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边缘计算控制器是应用在网络边缘的工业现场,在边缘侧实现智能终端设备就地连接和数据处理的一种控制器产品。工业现场的智能终端设备通过边缘计算控制器可以实现端到端的协同控制,从而具备更高的系统响应性能。
边缘计算理论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且对数据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一般的数据处理采用的是云计算,具体的云计算是通过网络将所有的数据都通过各节点服务器后再上传到中心服务器处理的方式来进行的。目前常见的现场安全控制硬件设备,计算资源较为匮乏,往往不具备数据验证及边缘计算能力。在实际的安全控制过程中,往往采用和5G结合的边缘计算结构进行安全控制;方便获取各种类型采集设备发送的采集数据、这样就能够获取到丰富的采集数据,其采集数据会相当的繁杂,而且设备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距,安全控制目标也很繁杂,这使得在基于边缘计算进行安全控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放弃对精度和准确度的要求才能进行实时安全控制;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需求方能够提供的信息化数据在快速增长,需求方的需求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降低精度和准确度越来越不能被接受。但是对于基于5G传输技术的安全控制等实时场景来说,其要求的延时指标通常小于1ms,这就决定了在这种实时场景下,大量的数据分析不能交给基于网络传输的云计算平台来完成,而是由边缘服务器来完成的,如何有效的利用边缘服务器的软硬件资源,如何寻找最优的边缘服务器来完成安全控制任务并能够保障时效性,是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长期结合短期出发优化边缘服务器的选择,形成可用安全控制请求指派和安全控制模型引流的良好长期趋势,降低对并未实现有效使用的边缘服务器的无效资源占用,完善边缘服务器上的软件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系统整体上的请求和边缘服务器之间的需求资源适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边缘计算数字化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含:
步骤S1:移动终端发送安全控制请求给边缘服务器;
步骤S2:云计算服务器分析所述安全控制请求,基于安全控制请求的安全控制方式确定对应的可用安全控制模型;
步骤S3:云计算服务器确定和安全控制请求对应的常驻边缘服务器和其目标安全控制模型;所述常驻边缘服务器能够使用目标安全控制模型来完成安全控制请求,且在安全控制请求的执行周期中是实时常驻边缘服务器的选择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瑞翔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瑞翔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032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