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门锁扣装置、敲鼓声控制方法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88191.7 | 申请日: | 202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7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张思文;贾文宇;庞剑;姜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3/18 | 分类号: | E05B83/18;E05B77/36;E05B81/06;E05B81/64;E05B8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邵颖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锁 装置 鼓声 控制 方法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门锁扣装置、敲鼓声控制方法及汽车,背门锁扣装置包括:振动传感器,设置在汽车的背门上,振动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背门的振动信息;背门锁体,安装在背门上,背门锁体具有锁止状态;背门锁扣,包括用于安装在车体上的锁扣主体部和滑动连接在锁扣主体部上的锁环;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锁环相连,背门锁体处于锁止状态时,锁环锁止在背门锁体上,驱动组件用于根据振动信息驱动锁环滑动,以使锁环带动背门抵抗由路面激励导致的刚体模态振动。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组件是根据背门的不同的振动情况控制锁环的运动,相较于结构固定的橡胶减振层,对于路噪敲鼓声的控制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门锁扣装置、敲鼓声控制方法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路面激励通过轮胎/悬架系统传递到车体并导致背门振动,背门的刚体模态振动与乘员舱声腔模态耦合,挤压声腔产生体积声压波动,而导致车内低频敲鼓声问题。
目前,背门锁扣的锁扣底板中设置有衬套及橡胶减振层,使得锁扣与车体之间具有减振功能,当锁扣受力振动时,橡胶减振层吸收振动能量,避免了锁扣与车身钣金和衬套发生直接碰撞,减小了锁扣在开关车门及汽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异常噪音,从而降低了传至车身内部的噪声。
然而,上述橡胶减振层的结构是固定的,对于振动能量的吸收效果也是固定不变的,在复杂粗糙路面激励工况下,对于路噪敲鼓声的控制效果不佳,甚至会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背门锁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路噪敲鼓声的控制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敲鼓声控制方法;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门锁扣装置,包括:
振动传感器,设置在汽车的背门上,所述振动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背门的振动信息;
背门锁体,安装在所述背门上,所述背门锁体具有锁止状态;
背门锁扣,包括用于安装在车体上的锁扣主体部和滑动连接在所述锁扣主体部上的锁环;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锁环相连,所述背门锁体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锁环锁止在所述背门锁体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振动信息驱动所述锁环滑动,以使所述锁环带动所述背门抵抗由路面激励导致的刚体模态振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背门振动的振动信息通过振动传感器获取并反馈至驱动组件,驱动组件根据振动信息驱动锁环滑动,以使锁环带动背门抵抗由路面激励导致的刚体模态振动,从而使背门相对于车体趋于静止,从而实现对路噪敲鼓声的抑制;此外,驱动组件是根据背门的不同的振动情况控制锁环的运动,也即背门的振动情况越激烈,则锁环的运动也越激烈,相较于结构固定的橡胶减振层,对于路噪敲鼓声的控制效果更好;另外,通过设置在背门上振动传感器能够更准确、更直接地识别到背门的振动,从而提高了对于路噪敲鼓声控制的准确度;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只需在背门上增设振动传感器并对背门锁扣的结构进行改造即可,适用于各种车型的汽车,通用性好。
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振动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单元和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背门锁扣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的运动构件,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运动构件与所述锁环相连,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振动信息输出调控电流至所述驱动电机,以使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运动构件驱动所述锁环滑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控制单元的设置,能够实现调控电流的输出,从而实现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电机通过运动构件驱动锁环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881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结构重叠堆放用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相变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