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合成缺陷型突变株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72307.8 | 申请日: | 2023-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4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魏东;陈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A23L33/10;C12R1/89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刘瑜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白 小球藻 叶绿素 合成 缺陷 突变 及其 应用 | ||
1.一种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合成缺陷型突变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变株为突变株CX41和突变株MC8中的至少一株;其中,
所述的突变株CX41,名称为蛋白核小球藻(Auxenochlorella pyrenoidosa)CX41,保藏编号为GDMCC No:63357,已于2023年04月14日保藏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所述的突变株MC8,名称为蛋白核小球藻(Auxenochlorella pyrenoidosa)MC8,保藏编号为GDMCC No:63358,已于2023年04月14日保藏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2.一种培养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合成缺陷型突变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将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合成缺陷型突变株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于28~30℃条件下进行培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培养为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
所述的培养基为Basal培养基、BG-11培养基和BBM培养基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培养为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
所述的培养基为含1.25~5g/L硝酸钠和10~30g/L葡萄糖的Basal培养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Basal培养基的配方如下:NaNO3 1.25~5g/L,葡萄糖10~30g/L,CaCl2·2H2O111mg/L,MnCl2·4H2O 14.2mg/L,MoO3 7.1mg/L,H3BO3 114.2mg/L,CoNO3·6H2O 6.1mg/L,MgSO4·7H2O 1000mg/L,FeSO4·7H2O 49.8mg/L,CuSO4·5H2O 15.7mg/L,EDTA 500mg/L,ZnSO4·7H2O 88.2mg/L,KH2PO4 1250mg/L,pH调至6.1。
6.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合成缺陷型突变株在生产蛋白和/或叶黄素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合成缺陷型突变株接种到含有碳氮源的培养基中,于28~30℃、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离心收集藻液,洗涤、冷冻干燥,得到富含蛋白及叶黄素的藻粉;
所述的含有碳氮源的培养基为含有碳氮源的Basal培养基、BG-11培养基和BBM培养基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含有碳氮源的培养基为含2.5~5g/L硝酸钠和10~30g/L葡萄糖的Basal培养基;
所述的接种密度为1×106~1×107cells/mL。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含有碳氮源的培养基为含3.75g/L硝酸钠和30g/L葡萄糖的Basal培养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含有碳氮源的Basal培养基的配方如下:NaNO3 2.5~5g/L,葡萄糖10~30g/L,CaCl2·2H2O 111mg/L,MnCl2·4H2O 14.2mg/L,MoO3 7.1mg/L,H3BO3 114.2mg/L,CoNO3·6H2O 6.1mg/L,MgSO4·7H2O 1000mg/L,FeSO4·7H2O 49.8mg/L,CuSO4·5H2O 15.7mg/L,EDTA 500mg/L,ZnSO4·7H2O 88.2mg/L,KH2PO41250mg/L,pH调至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7230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