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双联驱动桥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57061.7 | 申请日: | 202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24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冯涛;朱希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12 | 分类号: | B60B35/12;B60K17/16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张黎明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驱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双联驱动桥,该汽车双联驱动桥包括中桥总成,包括电机、双速减速器、轴间差速器和从动件;电机能够驱动双速减速器绕第一轴线转动,双速减速器能够驱动轴间差速器绕第二轴线转动,轴间差速器能够驱动从动件绕第三轴线转动,双速减速器和从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轴间差速器的两侧;以及后桥总成和传动轴,中桥总成借助传动轴连接于后桥总成;其中,双速减速器、轴间差速器和从动件均配置为圆柱齿轮结构;第一轴线、第二轴线和第三轴线彼此平行,第一方向与第一轴线彼此垂直。采用圆柱齿轮结构,使汽车双联驱动桥结构布局紧凑,减少汽车双联驱动桥轴向力的消耗,提升传动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车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双联驱动桥。
背景技术
汽车车桥承担着整车承载、行走、制动、增扭、传递扭矩并合理分配给左右车轮的作用。相较于普通商用车,重型商用车内部需要传递的转矩更大,所以要选择更大功率的发动机,这就对传动系统具有较高的要求,而驱动桥在传动系统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传统的重型商用车多采用双驱动桥,即采用中桥驱动结合后桥驱动的技术,其中,汽车双联驱动桥多采用锥齿轮副结构,以实现减速、差速以及将动力输出至传动轴。这种汽车双联驱动桥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空间大,且传动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双联驱动桥,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减少占用空间以及提升传动效率。
一种汽车双联驱动桥,该汽车双联驱动桥包括:中桥总成,包括电机、双速减速器、轴间差速器和从动件;电机能够驱动双速减速器绕第一轴线转动,双速减速器能够驱动轴间差速器绕第二轴线转动,轴间差速器能够驱动从动件绕第三轴线转动,双速减速器和从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轴间差速器的两侧;以及后桥总成和传动轴,中桥总成借助传动轴连接于后桥总成;其中,双速减速器、轴间差速器和从动件均配置为圆柱齿轮结构;第一轴线、第二轴线和第三轴线彼此平行,第一方向与第一轴线彼此垂直。
中桥总成为集成式设置,将双速减速器、轴线差速器以及从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使汽车双联驱动桥的传动机构的布置更加紧凑,便于降低汽车双联驱动桥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设计,同时降低汽车双联驱动桥的成本,有利于实现批量化生产和实际应用。采用圆柱齿轮结构,使汽车双联驱动桥结构布局紧凑,相比通过锥齿轮啮合的方式,圆柱齿轮副啮合时不存在轴向分力,不需要额外的径向力以平衡力矩,从而减少汽车双联驱动桥轴向力的消耗,提升传动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双速减速器包括传动组件和主动圆柱齿轮,传动组件包括具有不同传动比的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均配置为圆柱齿轮结构,且分别位于主动圆柱齿轮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主动圆柱齿轮能够在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的驱动下绕第一轴线转动;第二方向与第一轴线彼此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双速减速器还包括换挡件和输入轴,输入轴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绕第一轴线转动,换挡件套设于输入轴上且换挡件能够沿第二方向与输入轴可移动结合,在换挡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换挡件能够传动连接第一传动单元或第二传动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轴间差速器包括从动圆柱齿轮,从动圆柱齿轮沿第一方向啮合于主动圆柱齿轮,从动圆柱齿轮能够在主动圆柱齿轮的驱动下绕第二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动圆柱齿轮的齿数少于从动圆柱齿轮的齿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桥总成包括主动锥齿轮,轴间差速器还包括齿圈组,齿圈组包括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第一齿圈沿第一方向啮合于从动件,第二齿圈传动连接于主动锥齿轮,第二齿圈能够驱动主动锥齿轮绕第二轴线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570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工件拉丝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慧空气能热泵的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