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一体式后车体结构压铸冷却用水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310449302.6 | 申请日: | 202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4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承永;王斌锋;孙建军;盛亚;俞璟;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海威汽车零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0 | 分类号: | B22D17/20;B22D30/00 |
代理公司: | 宁波中致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2 | 代理人: | 张圆;薛月霞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体式 车体 结构 压铸 冷却 水冷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一体式后车体结构压铸冷却用水冷设备,属于压铸冷却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冷却设备冷却效果不好,使用和制造成本较高且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发明包括冷却箱体和固定安装在冷却箱体底面上的站脚架,冷却箱体的一端中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架,且安装架上安装有升降驱动件,且升降驱动件下端的内端中部处安装有托架,且托架上安装有电动夹紧件,冷却箱体上端的两侧外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喷淋板,冷却箱体的内腔底面上嵌入固定安装有抽水泵,冷却箱体的内腔下端处安装有下压循环件,本发明利用液压伸缩柱的驱动力,即可实现循环冷却以及送料的效果,降低了设备使用和生产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对铸件的冷却效果,全程自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铸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一体式后车体结构压铸冷却用水冷设备。
背景技术
车辆一体式后车体结构通常被使用在电车上,通过大型的压铸设备一体式压铸构成,在产品铸造后通常需要对铸件进行快速冷却,其中降低冷却成本,保证冷却效果,冷却方式多数为水冷。当车辆一体式后车体结构铸造凝固后,可由机械手从铸造模具内抓取铸件,放置到冷却设备中的托架上,通过托架向下移动,浸浴到水池内,即可实现冷却效果,最后再由机械手取出。
目前为提升铸件的冷却效率和效果,通常会在冷却设备中,通过安装水泵不断抽水,从而实现冷却水在铸件上的不断循环,但这种冷却方式只能够让冷却水朝着一个方向不断穿过铸件,对于铸件上冷却水无法流及的位置,冷却效果则会较差,同时冷却水的循环还需要额外设置水泵抽水才能够实现循环效果,不仅使得冷却设备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变高,同时在每一次使用水泵时,还需要工作人员将水泵进行开启和关闭,一直使用水泵则会浪费电能,频繁开关水泵则会耗费人力,在省电和省力之间无法做到兼顾,不便于使用。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辆一体式后车体结构压铸冷却用水冷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一体式后车体结构压铸冷却用水冷设备,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现有的冷却方式只能够让冷却水朝着一个方向不断穿过铸件,对于铸件上冷却水无法流及的位置,冷却效果则会较差,同时冷却水的循环还需要额外设置水泵抽水才能够实现循环效果,不仅使得冷却设备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变高,同时在每一次使用水泵时,还需要工作人员将水泵进行开启和关闭,一直使用水泵则会浪费电能,频繁开关水泵则会耗费人力,在省电和省力之间无法做到兼顾,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一体式后车体结构压铸冷却用水冷设备,包括冷却箱体和固定安装在冷却箱体底面上的站脚架,所述冷却箱体的一端中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架,且安装架上安装有升降驱动件,且升降驱动件下端的内端中部处安装有托架,且托架上安装有电动夹紧件,冷却箱体上端的两侧外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喷淋板,冷却箱体的内腔底面上嵌入固定安装有抽水泵,冷却箱体的内腔下端处安装有下压循环件;
所述冷却箱体的顶面中部处设置有冷却槽,且冷却槽的内腔下端处固定安装有L型分隔板;
所述升降驱动件包括液压伸缩柱和固定安装在液压伸缩柱输出末端上的顶起块,且顶起块的内端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凸起接块,且凸起接块底面内端的两侧处分别固定安装有下延伸柱,下延伸柱的下端之间固定安装有T型下推板;
所述下压循环件包括分别活动安装在冷却箱体内腔下端两侧处的循环转辊,且循环转辊分别嵌入设置在L型分隔板的两侧处,L型分隔板的一端顶部插入滑动安装有凹型齿架,且凹型齿架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强力弹簧弹性滑动插接在L型分隔板的顶部,且凹型齿架设置在T型下推板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L型分隔板的顶面一端处设置有限制滑槽,L型分隔板的两侧处分别设置有循环孔,且L型分隔板顶面的一端两侧处分别设置有插入凹槽。
进一步地,循环转辊包括中转轴和均匀固定安装在中转轴外周外壁上的叶片,中转轴的一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分别设置在插入凹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海威汽车零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海威汽车零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49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