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加工设备的自聚类工时定额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448290.5 | 申请日: | 202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7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定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比杰智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6/21;G06F16/906;G06Q50/04 |
代理公司: | 绵阳远卓弘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71 | 代理人: | 贾晓燕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加工 设备 工时 定额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加工设备的自聚类工时定额建模方法,包括:S1、基于各产品加工设备,构建影响产品加工时间的工时定额计算模型数据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业加工工时定额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加工设备的自聚类工时定额建模。
背景技术
当今产品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需求,必然导致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过程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特征。
传统的工时定额时间法多是针对周期性、重复性的操作工序,对其直接观测作业时间,然后运用各种评定方法对其修正,得到产品加工的工时定额,难以解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工时定额制定的精准度与效率间的矛盾,出现工时定额制定的难度大与准确度低等问题。
而现有的计算机辅助工时管理软件,将定量计算与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定性分析有机结合,建立了相应的工时定额数学模型,适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作业,在面临当今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时,这类工时管理软件缺乏灵活性、自适应特性。
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发展,在其生产过程中不断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以及设备的更新换代,必然要求工时定额数学模型与时俱进,即,需要随着工艺或技术的提高相应地优化工时定额数学模型,而现有技术却无法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加工设备的自聚类工时定额建模方法,包括:
S1、基于各产品加工设备,构建影响产品加工时间的工时定额计算模型数据库
S2、按照工艺路线和工时影响因素实现生产工艺与工时数据的自聚类,并建立对应的工时定额计算模型;
S3、对于一个预定的加工工艺,在使用进行计算时,通过观测作业后的实际时间消耗,判断计算的准确性,若计算不准,则将该工艺路线、工时影响因素及其实际工时数据添加到
S4、定期重复S2,实现工艺路线自聚类工时定额模型更新。
优选的是,在S1中,影响产品加工时间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加工或装配对象的重量、体积、形状、加工或装配的精度、搬运距离、搬运设备、检测面积、检测工具。
优选的是,在S2中,是基于多项式响应面法的自聚类工时定额建模方法得到,且自聚类;其中,
在建立时,将的工艺路线和工时影响因素集合记为,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比杰智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比杰智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482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