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蓄冷储热多模式全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419080.3 | 申请日: | 2023-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38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才;万夏红;吴高峰;刘会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65;F24F11/72;F24F11/46;F25D3/00;F24F11/64;F24F11/89;F24F11/875 |
| 代理公司: | 广州智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55 | 代理人: | 凌衍芬 |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蓄冷储热多 模式 新风 空调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集成蓄冷储热多模式全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包括制冷制热循环系统、蓄冷储热循环系统、温度采集模块和控制系统;
所述制冷制热循环系统中包括制冷制热支路、蓄冷储热支路和送风换热支路;所述蓄冷储热支路和制冷制热支路连接构成蓄冷储热循环回路,所述送风换热支路和制冷制热支路连接构成制冷制热循环回路;
所述制冷制热循环系统通过蓄冷储热支路对蓄冷储热循环系统进行蓄冷或储热;
所述蓄冷储热循环系统用于将储蓄的冷量或热量释放实现降温或升温功能;
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空调的进风、送风温度和所述蓄冷储热循环系统储蓄温度;
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温度采集模块采集的温度情况进行多模式的切换以及进行模式切换时控制各个模式协调运作;
所述控制系统设置有第一模式状态和第二模式状态;
所述第一模式状态包括待机模式、开机模式和关机模式;
所述第二模式状态包括蓄冷、蓄冷/放冷、放冷或制冷模式的一种或组合和储热、储热/放热、放热或制热模式的一种或组合;
控制系统的模式为第一模式状态和第二模式状态的组合;
当控制系统的第二模式状态中包括蓄冷或储热时,控制制冷剂通过蓄冷储热支路;当控制系统的第二模式状态中包括放冷或放热时,控制蓄冷储热循环系统执行放冷循环或放热循环;当控制系统的第二模式状态中包括制冷或制热时,控制制冷剂通过送风换热支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蓄冷储热多模式全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制热支路包括: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流量调节模块、第一制冷制热切换模块、制冷制热交换模块、第二流量调节模块和第二制冷制热切换模块;
所述制冷制热支路的一端通过第一流量调节模块分别与蓄冷储热支路的一端和送风换热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制冷制热支路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制冷制热切换模块分别与蓄冷储热支路的另一端和送风换热支路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一制冷制热切换模块和第二制冷制热切换模块来改变制冷制热支路中制冷剂的流向实现制冷制热的切换;
所述制冷制热支路通过制冷制热交换模块对通过制冷制热支路的制冷剂进行换热;
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第一流量调节模块和第二流量调节模块调节制冷制热支路中的制冷剂流量,以及调节制冷制热支路流向蓄冷储热支路和送风换热支路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蓄冷储热多模式全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储热支路包括换热盘管;所述蓄冷储热循环系统包括蓄冷储热罐;所述换热盘管设置在蓄冷储热罐中且与所述制冷制热支路连接;
所述换热盘管通过与蓄冷储热罐中的载冷剂进行热交换对蓄冷储热罐进行蓄冷或储热;
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蓄冷储液罐中载冷剂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蓄冷储热多模式全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储热循环系统还包括循环泵、可调加热罐和第一换热器;
所述蓄冷储热罐、循环泵、可调加热罐和第一换热器依次通过管路构成循环回路;
当蓄冷储热循环系统执行放冷循环或放热循环时,循环泵将蓄冷将蓄冷储热罐中的载冷剂输送到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蓄冷储热多模式全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换热支路包括第二换热器和送风风机,所述第二换热器与送风风机通过管路连接且分别与制冷制热支路的两端连接,所述送风风机还为所述第一换热器提供送风动力。
6.一种集成蓄冷储热多模式全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成蓄冷储热多模式全新风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S1:在控制系统中设置模式判定温度;
S2: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
S3: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设置第一模式状态;
S4: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以及温度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温度信息、模式判定温度和第一模式状态设置第二模式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190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