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18297.2 | 申请日: | 202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33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许浩博;王天杰;朱法胜;袁建松;乔树宾;杨伟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主分类号: | G06T11/00 | 分类号: | G06T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邹秋爽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状动脉 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血管 重建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其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包括:介入治疗时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一标记,多处第一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逆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二标记,多处第二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根据集合图像,重建近段血管和远段血管之间闭塞段血管,以连接近段血管和远段血管,以得到含有完整病变血管的重建造影图像。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介入治疗中需额外建立一条血管入路和应用双向造影技术的问题,减少应用相关技术的风险和手术花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冠状动脉医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虽然目前CTO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在医疗器械的发展下逐年提高,可达90%,但治疗耗时长、应用造影剂多、射线量大,对临床医生和患者均是巨大的考验。CTO介入治疗时,因为闭塞段血管阻挡了造影剂的前行,正向造影仅能显示闭塞段血管以近的血管轮廓,无法显示闭塞段血管以远血管轮廓,单纯依赖正向介入途径往往成功率不高。此时需进行逆向造影,使造影剂通过侧枝血管充填闭塞段血管以远处血管轮廓,达到看清血管走向的目的。在进行逆向造影后,术者方能根据逆向造影显示的远段血管的走向,调整正向导丝的走向,使正向导丝进入远段血管内。目前国际上治疗时同时应用正向造影和逆向造影的双向造影技术来明确远段血管的走向。
双向造影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CTO治疗的成功率。然而,双向造影技术需要在闭塞段血管外额外建立一条血管入路,患者需要再次接受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置鞘,增加患者痛苦,增加血管并发症风险和医疗花费;其次,双向造影技术应用造影剂量大,进一步增加患者造影剂肾病和肾衰竭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双向造影技术需要在闭塞段血管外额外建立一条血管入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包括: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一标记,多处第一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逆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二标记,多处第二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根据多处第一标记和多处第二标记,得到集合图像,其中,集合图像包括正向造影图像的近段血管和逆向造影图像的远段血管的集合;根据集合图像,重建近段血管和远段血管之间闭塞段血管,以连接近段血管和远段血管,以得到含有完整病变血管的重建造影图像。
进一步地,根据多处第一标记和多处第二标记,得到集合图像的步骤包括:将正向造影图像和逆向造影图像叠加,使多处第二标记与多处第一标记一一对应地重合在一起,并保留正向造影图像的近段血管和逆向造影图像中的远段血管,以得到集合图像。
进一步地,将正向造影图像和逆向造影图像叠加的步骤包括:将正向造影图像上的多处第一标记标记为不同颜色,将逆向造影图像上的多处第二标记标记为不同颜色,且将多处第一标记与多处第二标记一一对应地标记为同一颜色,使同一颜色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对应同一标记物。
进一步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一标记,多处第一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的步骤之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还包括: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正向造影,以得到含有近段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逆向造影,以得到含有远段血管的逆向造影图像。
进一步地,在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正向造影和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逆向造影的步骤中,将正向造影过程和逆向造影过程放在同一射线发生器的角度下进行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182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