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阶四分之一波长高带外抑制滤波器结构及滤波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14461.2 | 申请日: | 202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35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龚克;韩嘉慧;范春凤;孙金土;刘彦;陈天歌;胡雪惠;刘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师范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勇 |
地址: | 4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分之一 波长 高带外 抑制 滤波器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N阶四分之一波长高带外抑制滤波器结构及滤波器,包括N个谐振器,谐振器包括顶层金属层、中间介质层、底层金属层,顶层金属层和底层金属层相互平行,中间介质层、顶层金属层和底层金属层对应开设有过孔,过孔垂直开设,过孔为圆形通孔,过孔的内环面设置有金属镀层,金属镀层与底层金属层相接,形成短路端;N个谐振单过孔设置金属层,与底层金属板相接,形成短路端。元之间设置有耦合线,耦合线的数量为N‑1,相邻两个谐振器通过耦合线连接,耦合线为矩形结构。本发明设置耦合线,通过调控耦合线的位置引入主模的电耦合路径同时抑制寄生通带的电耦合路径,实现高带外抑制的性能,电耦合结构灵活,而且电路较为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N阶四分之一波长高带外抑制滤波器结构以及四分之一波长均匀阻抗高带外抑制电耦合滤波器和四分之一波长SIR高带外抑制电耦合滤波器。
背景技术
目前,磁学理论与微波毫米波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民用与工业等领域。其中,微波毫米波技术在医疗成像系统、雷达通讯系统、高速无线通信系统和遥感遥测系统等电子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滤波器作为射频前端的工作器件,能够滤除信道中的噪声和杂散频率,其在整个通信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整个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对滤波器的质量、体积、高选择性、高集成度、高带外抑制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国内外诸多学者在滤波器带外抑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最常见的方法是缺陷地法(DGS),它可以在不改变微带面大小的情况下,根据表面电路情况做出各种形式的槽以达到滤去寄生通带的效果。但DGS电路的引入会使插入损耗变大、带内波纹差。
传统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过耦合结构法利用输入输出级的过度耦合,以补偿奇、偶模相速差,在二倍频率处产生零点,从而达到抑制谐波的目的。但这种滤波器会大大增加电路的尺寸。介质基板覆盖法利用高介电常数介质对微带线的奇模影响较大,而对偶模影响较小,以起到均衡的作用,使奇偶模相速差均衡在千分之几,从而消除了寄生通带的产生。但这种滤波器的微带线周围电场发生变化,使中心频率飘移较大。采用谐振器之间交叉耦合的方法可较容易实现广义切比雪夫滤波器,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设计方法普遍应用于波导滤波器设计或发夹型滤波器当中,但是需要增加滤波器的阶数,进而造成尺寸的增加与损耗的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滤波器中心频率飘移较大以及增加滤波器的阶数导致尺寸增加、损耗增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N阶四分之一波长高带外抑制滤波器结构,设置耦合线,通过调控耦合线的位置引入主模的电耦合路径同时抑制二次谐波的电耦合路径,实现高带外抑制的性能,电耦合结构灵活,而且电路较为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N阶四分之一波长高带外抑制滤波器结构,包括N个谐振器,所述谐振器包括顶层金属层、中间介质层、底层金属层,所述顶层金属层和底层金属层相互平行,所述中间介质层、顶层金属层和底层金属层对应开设有过孔,所述过孔垂直开设,过孔为圆形通孔,过孔的内环面设置有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与底层金属层相接,形成短路端;
N个所述谐振器之间设置有耦合线,所述耦合线的数量为N-1,相邻两个所述谐振器通过耦合线连接,所述耦合线为矩形结构,耦合线用于引入主模的电耦合路径,并抑制寄生通带的电耦合路径;
N个谐振器通过N-1个耦合线阵列连接形成N阶滤波器,阵列的第一个所述谐振器的输入端作为N阶滤波器的输入端口,阵列的第N个所述谐振器的输出端作为N阶滤波器的输出端口,所述N≥2,且N为正整数包括N个谐振器,所述谐振器包括顶层金属层、中间介质层、底层金属层,所述顶层金属层和底层金属层相互平行,所述中间介质层、顶层金属层和底层金属层对应开设有过孔,所述过孔垂直开设,过孔为圆形通孔,过孔的内环面设置有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与底层金属层相接,形成短路端;
N个所述谐振器之间设置有耦合线,所述耦合线的数量为N-1,相邻两个所述谐振器通过耦合线连接,所述耦合线为矩形结构,耦合线用于引入主模的电耦合路径,并抑制寄生通带的电耦合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师范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未经信阳师范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144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