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升新能源规模并网局部区域外送能力的储能配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02955.9 | 申请日: | 202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04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庭响;杨立滨;李正曦;安娜;周万鹏;马俊雄;王恺;高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清洁能源发展研究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3/46 |
代理公司: | 西宁工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3102 | 代理人: | 沈耀忠 |
地址: | 810001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新能源 规模 并网 局部 区域 能力 配置 方法 | ||
一种提升新能源规模并网局部区域外送能力的储能配置方法,涉及智能电网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局部区域外送能力的储能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PEBL软件中创建工程,将相应的电网数据、电源、负荷和联络线数据导入。将区外跨分区支援设为1,即完全支援。开始对该电网进行全年的生产模拟。步骤二、得到区域内因断面阻塞而造成的新能源弃电曲线。步骤三、对新能源全年弃电数据展开分析,统计全年的弃电发生次数最长弃电时长最大的弃电功率最大的弃电量弃电率步骤四、在上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若弃电率大于弃电率考核指标,则需要开展储能容量配置,包含能量容量和功率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新能源规模并网局部区域外送能力的储能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储能还是以参与系统频率的支撑与调节为主,极少在系统电压的支撑与调节方面应用。一是以储能为核心手段,优化火电等传统电源的运行特性,参与调二次频辅助服务。我国山西、广东目前已有多家火电企业投资建设了配套储能项目。二是利用储能系统自身独立参与二次调频辅助服务。例如美国PJM自2011年以来已经累计部署安装286MW电池储能系统,参与其区域的电力二次调频辅助服务,并获得良好收益。意大利Terna公司电网侧部署30MW储能项目,替代燃气备用机组,参与支撑一、二次调频、减少电网阻塞、优化潮流分布等。
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的进步和价格的下降,储能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在国内外电网发展迅猛,但多应用于参与系统稳态功率的调节或参与调频,对于储能在提高电网暂态稳定性、动态稳定性和电压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较少。即使在稳态功率调节或参与一次、二次调频的应用方面,储能的广域调控效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应用的规模和场景也不能满足我国大电源基地外送,交直流混联特性的需求,同时也缺乏相关的仿真分析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升新能源规模并网局部区域外送能力的储能配置方法。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方案是:一种提升新能源规模并网局部区域外送能力的储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在PEBL软件中创建工程,将相应的电网数据、电源、负荷和联络线数据导入,将区外跨分区支援设为1,即完全支援,开始对该电网进行全年的生产模拟;
步骤二、得到区域内因断面阻塞而造成的新能源弃电曲线,曲线公式如下:
式中:为t时刻新能源弃电功率;
步骤三、对新能源全年弃电数据展开分析,统计全年的弃电发生次数最长弃电时长最大的弃电功率最大的弃电量弃电率其中弃电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四、在上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若弃电率大于弃电率考核指标,则需要开展储能容量配置,包含能量容量和功率容量。
可以提升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局部区域外送能力的合理的充放电控制策略和容量配置规模。
作为优选,弃电率超过5%,需要配置储能,步骤如下:
1)根据统计分析得到新能源弃电率若则需要配置储能;
2)依据将功率分为S档位,当s=1时,储能功率容量为
3)在此储能功率约束下,计算可新增消纳的新能源电量,即储能额定功率直线与新能源弃电曲线,即图2中每个红色区域的面积,计为其中n为第n次弃电事件,加入s分档的储能功率后,新能源弃电率修正为:
4)若储能容量配置初步完成,则输出储能的容量,功率容量为PsBESS,DM、能量容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清洁能源发展研究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清洁能源发展研究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029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