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卫星通信链路切换方法、装置、高低轨融合系统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96130.0 | 申请日: | 2023-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66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石玉龙;高森;陈同;高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陈亚男;黄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通信 切换 方法 装置 高低 融合 系统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卫星通信链路切换方法、装置、高低轨融合系统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最新的低轨星历以及预设的低轨建链的信号强度阈值;根据最新的低轨星历,确定低轨卫星过境时间;低轨卫星过境时间是低轨卫星飞行至与地面站所在的地平线之间的仰角为最小卫星通信仰角时所对应的时间;获取当前时刻的低轨卫星的信号强度;根据低轨卫星过境时间和低轨卫星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达到切换为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的条件;响应于达到切换为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的条件,将高轨卫星的通信链路切换为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本申请的方法,可以提高切换至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的效率,从而使得数据不容易丢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卫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卫星通信链路切换方法、装置、高低轨融合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为代表的卫星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其中,高轨卫星运行轨道距地表约35800km,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具备覆盖范围广,通信容量大等特点。低轨卫星运行的轨道高度约为300-2000km,具备传输时延短、链路速率高等特点。但高轨卫星具有传输时延长、链路速率低的问题;而低轨卫星覆盖范围小,每次过境只能为局部区域提供十分钟左右的连续通信时长,因此单一的高轨卫星组网或者低轨卫星组网难以满足通信网络的需求。为了结合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各自的优势,出现了卫星通信链路切换方法。
目前,该卫星通信链路切换方法主要包括:针对高轨卫星建有高轨地面站以处理高轨卫星信号,以及针对低轨卫星建有低轨地面站以处理低轨卫星信号,通过相关工作人员定时检测并记录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的状态,在确定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可用时人工切换为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以通过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进行网络通信。
然而,人工切换的方式操作时间长,可能会导致低轨卫星已经可以切换了,但还没有成功切换至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从而导致数据丢失。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卫星通信链路切换方法、装置、高低轨融合系统及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切换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的方式,容易导致数据丢失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卫星通信链路切换方法,应用于地面站的高低轨融合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最新的低轨星历以及预设的低轨建链的信号强度阈值;
根据所述最新的低轨星历,确定低轨卫星过境时间;所述低轨卫星过境时间是所述低轨卫星飞行至与所述地面站所在的地平线之间的仰角为最小卫星通信仰角时所对应的时间;所述最小卫星通信仰角是达到建立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的卫星通信仰角;
获取当前时刻的低轨卫星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低轨卫星过境时间和所述低轨卫星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达到切换为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的条件;
响应于达到所述切换为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的条件,将高轨卫星的通信链路切换为低轨卫星的通信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最新的低轨星历以及预设的低轨建链的信号强度阈值,包括:
在监测到所述地面站开机后,通过预设频段天线跟踪高轨卫星,建立高轨卫星的通信链路;
基于所述高轨卫星的通信链路,从地面公网获取最新的低轨星历以及预设的低轨建链的信号强度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最新的低轨星历,确定低轨卫星过境时间,包括:
基于所述最新的低轨星历以及所述地面站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低轨卫星的时变轨迹图;其中,所述低轨卫星的时变轨迹图是预测所述低轨卫星相对地面站随时间变化的飞行轨迹图,所述低轨卫星的时变轨迹图中包括所述低轨卫星飞行至多个飞行位置处时所对应的时间点;
确定所述低轨卫星的时变轨迹图中各所述飞行位置处的卫星通信仰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961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