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柱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58565.6 | 申请日: | 2023-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87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阳;王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B82Y40/00;B82Y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曾菊花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柱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设置于衬底上的金属成核层进行热退火处理,使金属成核层转变为间隔分布的金属液滴;利用金属液滴作为催化剂,在衬底上生长纳米柱;其中,纳米柱与金属成核层具有至少1种相同的金属元素。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无需采用刻蚀工艺,避免了刻蚀导致的发光效率下降的问题,而且,还能够避免金属催化剂制备过程对衬底的污染,避免了金属液滴残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纳器件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光电器件,尤其涉及一种纳米柱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形成光电器件中的纳米柱的方法包括刻蚀法与金属催化法,但采用刻蚀法在刻蚀过程中会对器件造成严重的侧壁刻蚀损伤,降低光电器件的发光效率。
金属催化法是通过引入Au、Ag、Cu、Ni、Sn等金属液滴作为催化剂,外延得到纳米柱,但金属催化法往往需要通过转印等方法在衬底表面引入催化剂,这存在沾污衬底的风险;此外,引入的金属催化剂也存在对外延材料污染的可能性,进而不利于提高所得光电器件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柱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无需采用刻蚀工艺,避免了刻蚀导致的发光效率下降的问题,而且,还能够避免了金属催化剂对衬底的污染,避免了金属液滴残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柱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设置于衬底上的金属成核层进行热退火处理,使所述金属成核层转变为间隔分布的金属液滴;
利用所述金属液滴作为催化剂,在所述衬底上生长纳米柱;
其中,所述纳米柱与所述金属成核层具有至少1种相同的金属元素。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无需进行刻蚀工艺,避免了刻蚀导致的发光效率下降的问题。此外,使纳米柱与金属成核层具有至少1中相同的金属元素,还能够避免金属催化剂对衬底的污染,避免了金属液滴残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金属成核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方法包括脉冲生长法:周期性交替通入金属源气体与氮源气体,以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所述金属成核层。
优选地,所述周期性交替通入金属源气体与氮源气体,以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所述金属成核层,包括:
步骤S1、通入载气与金属源气体,进行金属源沉积;
步骤S2、通入载气与氮源气体,进行氮源沉积;
重复步骤S1与步骤S2,直至生长出所需厚度的金属成核层。
优选地,所述周期性交替通入金属源气体与氮源气体,以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所述金属成核层,还包括:
在将所述金属成核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之前,使用载气对所述衬底进行热清洗。
优选地,所述热退火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设定条件下,对所述金属成核层热退火处理设定时间,生成所述间隔分布的金属液滴;
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温度为850℃~1200℃、压力小于或等于1mbar,所述设定时间为5min~20min。
优选地,所述纳米柱为n型纳米柱,所述生长纳米柱包括:
通入载气、金属源气体、氮源气体与硅源气体,在第二设定条件下进行所述n型纳米柱的生长;
优选地,所述第二设定条件包括温度为950℃~1150℃、压力为100mbar~600mbar、V/III比为10~1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585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交误差补偿处理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弯道违法占道预测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