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群检测方法及孔群测量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54470.7 | 申请日: | 2023-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6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路;雷少杰;朝昕;朱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11/22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宁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方法 测量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孔群检测方法及孔群测量设备,孔群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加工件固定于定位平台,并将加工件的孔表数据导入显示面板;步骤S2,显示面板基于加工件的孔表数据对移动平台进行坐标系校正;步骤S3,显示面板基于加工件的孔表数据确定孔洞的数据项目;步骤S4,显示面板基于数据项目控制移动平台带动检测头移动并控制检测头检测理论位置处孔洞信息;步骤S5,显示面板根据接收的孔洞信息确定并显示孔洞的检测结果;上述孔群检测方法简单易实现,便于进行孔群检测,仅需人工上下料、简单软件操作及自动化检测操作就能够完成不同尺寸的加工件上不同种类、数量的孔洞检测,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检测结果准确,检测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制造自动化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孔群检测方法及孔群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自动化制造的普及,加工件的尺寸范围不断扩大,例如超大尺寸、微小尺寸,加工件上孔群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例如销孔、螺丝孔、沉头孔等等,而孔群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加工件的品质,孔群的检测是加工件出厂前的重要工序。
目前,孔群的检测主要包括孔的有无检测、孔的位置和孔的尺寸测量,孔群检测方法主要有人工测量和机器测量两种,人工测量主要通过操作人员手持卡尺、直尺等量测工具逐一进行测量,机器测量主要是操作人员利用OMM(影像测量仪)、CMM(CoordinateMeasuring Machine,三坐标测量机)等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然而,人工测量很容易漏检、错检,劳动强度较大、检验效率低、人员易疲劳;现有OMM测量和CMM测量前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对加工件上需要测量的每一个孔的位置和大小信息进行编程,而由于加工件及其上的孔群种类、数量较多,并且加工件及其上的孔群复用率很低,导致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编程的程序只能使用一次或者极少的次数,造成OMM和CMM的有效使用效率低,机器测量的成本仍然较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孔群检测方法及孔群测量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孔群检测,劳动强度较低、检测结果较为准确,检测效率较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孔群检测方法,所述孔群检测方法应用于孔群测量设备,所述孔群测量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定位平台以及与所述显示面板通信连接的移动平台、检测头,所述孔群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加工件固定于定位平台,并将加工件的孔表数据导入显示面板;
步骤S2,显示面板基于加工件的孔表数据对移动平台进行坐标系校正;
步骤S3,显示面板基于加工件的孔表数据确定孔洞的数据项目;
步骤S4,显示面板基于数据项目控制移动平台带动检测头移动并控制检测头检测理论位置处孔洞信息;
步骤S5,显示面板根据接收的孔洞信息确定并显示孔洞的检测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S21,显示面板基于加工件的孔表数据获取工件坐标系;
步骤S22,显示面板基于其内预设的校正程序将工件坐标系转换至移动平台的机械坐标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1,显示面板基于其内预设的搜索遍历引擎自动识别并保存孔号、公差;
步骤S32,显示面板基于其内预设的表格模板形成孔洞的数据项目,所述数据项目包括测量次数、理论位置、理论尺寸、理论公差、实际位置、实际尺寸、实际公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具体包括:显示面板基于数据项目控制检测头对理论位置处孔洞进行四点法测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5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544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