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含硫钢种连铸坯偏析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52628.7 | 申请日: | 2023-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2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葛洪硕;张广军;徐国庆;倪磊;陈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2 | 分类号: | B22D11/12;B22D11/16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轻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0 | 代理人: | 孙燕波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钢种 连铸坯 偏析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含硫钢种连铸坯偏析的生产方法,包括步骤一、在钢种的铸坯柱状晶区域取样,进行高温塑性检测获得热塑性曲线;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获得的热塑性曲线所类比一不含硫且使用轻压下工艺铸造铸坯的钢种;步骤三、进行现场测温,包括进入拉矫机温度和矫直区温度;步骤四、最后根据钢种硫含量对连铸轻压下的总压下量以及各压下辊压下量的分配进行设定,最终设计轻压下的总压下量要向相对降低为所类比的不含硫钢种连铸阶段总压下量的90%以下,且硫含量越高,总压下量的设置越小,从前到后压下辊压下量分布遵循小‑大‑小原则。该方法的目的是改善连铸坯偏析,同时避免产生轻压下裂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含硫钢种连铸坯偏析的生产方法。属于钢铁冶金连铸轻压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特钢技术的发展,易切削钢越来越多,添加硫元素是最经济的手段之一。但是添加硫元素会使钢种塑性变差,无法同高碳钢种直接采用轻压下技术改善偏析,因此含硫钢种偏析一直是行业难题之一。许多企业为了防止产生轻压下裂纹选择放弃轻压下技术,采用电磁搅拌等其他手段来改善,效果不明显,导致含硫钢种铸坯偏析质量则迟迟无法提高。我们公司之前生产含硫钢种同行业其他企业一样不使用轻压下技术,不过一些产品无法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因此含硫钢种的铸坯偏析需要进行改善提高。
发明内容
在过去针对含硫钢种连铸拉矫过程使用轻压下技术已经有了一些尝试,压下量过小或者分配量不合适,导致偏析改善不明显,还出现比较严重的轻压下裂纹,最终皆以失败告终。针对含硫钢种经过系统研究成功设计出一种改善含硫钢种连铸坯偏析的生产方法,既改善了连铸坯偏析,又不会产生轻压下裂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善含硫钢种连铸坯偏析的生产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所述钢种的铸坯柱状晶区域取样,以所述钢种的铸坯试样高温塑性检测获得试验温度区间内试样的热塑性曲线;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获得的热塑性曲线所反映的热塑性规律类比一不含硫且使用轻压下工艺铸造铸坯的钢种;
步骤三、进行现场测温,包括进入拉矫机温度和矫直区温度,设定连铸轻压下实施的温度区间;
步骤四、最后根据钢种硫含量对连铸轻压下的总压下量以及各压下辊压下量的分配进行设定,最终设计轻压下的总压下量要向相对降低为所类比的不含硫钢种连铸阶段总压下量的90%以下,且硫含量越高,总压下量的设置越小,从前到后压下辊压下量分布遵循小-大-小原则。
优选地,步骤一中,铸坯试样最好取自柱状晶区域。本申请中的试样是铸坯试样,虽然运用轧材检测的热塑性结果更好,但是考虑到铸坯经过轧制会改善钢种塑性,轧材试样会与铸坯试样的塑性不一致,利用轧材的热塑性曲线来研究铸坯的轻压下工艺会带来误导。铸坯试样最好取自柱状晶区域,缺陷相对较少,不会干扰试验结果。
步骤一中,铸坯试样在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高温塑性检测,在650℃-1300℃的温度区间范围内每间隔50℃检测钢材的断面收缩率,并绘制断面收缩率随温度变化的热塑性曲线。
步骤二中,根据试样的热塑性曲线,从热塑性曲线数据库中找到热塑性曲线变化趋势与试样的热塑性曲线无限接近或一致的不含硫钢种,所述的热塑性规律是指第一脆性温度区间、第二脆性温度区间、第三脆性温度区间以及所在脆性温度区间内的断面收缩率。
步骤二中,所类比的不含硫钢种的硫含量≤0.005wt%。
步骤二中,所类比的不含硫钢种和所述含硫钢种分别在第一脆性温度区间、第二脆性温度区间、第三脆性温度区间内具有热塑性无限接近或一致的温度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526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铸件内部缺陷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冷凝换热器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