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填充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43382.7 | 申请日: | 202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6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饶德生;陈云峰;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山邦塑精密塑胶有限公司;广东邦塑汽车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77/06;C08L69/00;C08L83/04;C08L21/00;C08K7/14;C08K3/22;C08J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王允亮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填充 增强 聚酰胺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填充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原料、填充增强料和添加剂,原料包括聚酰胺树脂和无机填料,通过在聚酰胺树脂和无机填料原料中添加的耐磨母粒、抗静电母粒、玻璃纤维、聚碳酸酯、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无机纳米氧化物和合成橡胶等各种填充增强料和偶联剂、增塑剂、抗氧剂和相容剂等各种添加剂,并经过混合、干燥熔融挤出和造粒等工序后能够得到高性能的填充增强聚酰胺复合材,从而来达到聚酰胺复合材料的高耐磨、抗冲击、抗静电、抗腐蚀和韧性性能,进而可以保证填充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在高温和高湿等环境下的正常使用,并拓展了该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性能填充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olyamide(简称PA),聚酰胺纤维俗称尼龙(Nylon)或锦纶,密度1.15g/cmsup3,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总称。包括脂肪族PA,脂肪—芳香族PA和芳香族PA。其中,脂肪族PA品种多,产量大,应用广泛,其命名由合成单体具体的碳原子数而定。
聚酰胺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衣服、电器、玩具等生活用品,齿轮、轴承、汽车零件等工业用品,甚至在军事、航空航天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聚酰胺是亲水性的,很难得到绝对干燥的制品,而它的电性能又随着含水最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不用它作电绝緣材料,从而降低了聚酰胺的抗静电性能,同时,聚酰胺的吸水性和线膨胀率很大,导致吸水后制品的抗拉强度降低,而绝对干燥的聚酰胺硬而脆,进而降低了聚酰胺的韧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填充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性能填充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的配方材料,包括原料、填充增强料和添加剂,所述原料包括聚酰胺树脂和无机填料,所述填充增强料包括耐磨母粒、抗静电母粒、玻璃纤维、聚碳酸酯、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无机纳米氧化物和合成橡胶,所述添加剂包括偶联剂、增塑剂、抗氧剂和相容剂。
优选的,所述原料中聚酰胺树脂的质量配比份数为四十份至一百份,且原料中无机填料的质量配比份数为二十份至四十份。
优选的,所述填充增强料中耐磨母粒的重量配比份数为十至三十份,所述填充增强料中抗静电母粒的重量配比份数为五至二十份,所述填充增强料中玻璃纤维的重量配比份数为五至三十五份,所述填充增强料中聚碳酸酯的重量配比份数为七至十六份,所述填充增强料中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重量配比份数为三至十份,所述填充增强料中无机纳米氧化物的重量配比份数为四至份,所述填充增强料中合成橡胶的重量配比份数为二至六份。
优选的,所述添加剂中偶联剂的重量配比份数为零点五至二份,所述添加剂中增塑剂的重量配比份数为一至三份,所述添加剂中抗氧剂的重量配比份数为零点五至一份,所述添加剂中相容剂的重量配比份数为三至九份。
优选的,所述聚酰胺树脂为A6、PA66、PA610、PA46、PA1010、PA612、PA1212、PA6T、PA9T其中的一种。
一种高性能填充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方材料选取:按照聚酰胺复合材料的配方材料的重量配比份数称取相应份数的原料、填充增强料和添加剂;
步骤二、配方材料混合:将步骤一经过得到相应的重量配比份数的原料、填充增强料和添加剂加入到混合机中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并得到混合原料;
步骤三、混合原料干燥:将步骤二中得到的混合原料加入到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山邦塑精密塑胶有限公司;广东邦塑汽车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山邦塑精密塑胶有限公司;广东邦塑汽车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433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