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垃圾好氧发酵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39416.5 | 申请日: | 2023-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3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林向宇;陈少华;王晓君;沈君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5F17/90 | 分类号: | C05F17/90;C05F17/964;C05F17/60;C05F17/979;C05F17/986;C05F9/04;C05F17/993;C05F17/7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林海峰 |
| 地址: | 36102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垃圾 发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垃圾好氧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预处理单元对垃圾依序进行上料称重、分拣输送、破碎、挤压、脱水,得到待发酵处理的垃圾;S2.之后将挤压脱水后的垃圾投入堆肥仓的主反应腔内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处理,之后再将垃圾输送到堆肥仓的副反应腔进行二次发酵和快速干燥处理,获得一次堆肥产品;S3.一次堆肥产品之后在发酵腔外进行二次堆肥,得到品质更优的二次堆肥产品;其中该方法使用的堆肥仓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发酵腔,发酵腔包括冷凝热回收腔与反应腔,反应腔内形成有主反应腔与副反应腔,冷凝热回收腔内设置有冷凝热回收机构,冷凝热回收机构包括冷凝板与排水槽。本发明充分保留了冷凝水释放的热能,降低发酵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垃圾好氧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以厨余垃圾和农林绿色垃圾为主的有机废弃物将面临存储、转运和处理等一系列新问题,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破解垃圾源头分类、源头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工作瓶颈的关键抓手。
采用分散式的中小型发酵设备对有机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是在现行垃圾分类和“双碳”目标大环境下降低垃圾转运成本和处理成本的有效途径。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有机废弃物发酵处理设备采用高温烘干的方式进行减量,废弃物里的有机质因没有得到稳定化处理而不具备资源化条件;少数确实采用高温好氧发酵的设备则因为对发酵原理和发酵过程水气固三相物料变化规律认识不足,导致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成本特别是处理能耗过大,如以实际处理量1吨/天为例,每天能耗超过200kWh,从而限制了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技术设备的应用和推广。
经调研,市面现有中小型垃圾好氧发酵设备大多为全封闭式的结构,其内部的发酵腔只起到对垃圾进行搅拌发酵的作用,垃圾发酵过程产生的水汽在发酵腔内不断反复的进行冷凝与汽化,但是由于每一次汽化都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能,导致发酵腔内无法保持较高的发酵温度,且无法快速脱除垃圾堆体内及发酵产生的水分,进而无法维持垃圾堆体的蓬松度,为维持发酵腔内垃圾的高温发酵,必须采用腔内加热的方式向发酵腔内的发酵堆体长时间加热供热,以弥补水份汽化所带走的热量,即基本上是采用“烘”和“闷”的方式,将发酵堆体中的水分蒸发起来再通过风机将高温饱和水汽(与发酵温度同温)“抽”或“吹”出发酵腔体,此为传统好氧发酵设备运行能耗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面现有另外一种好氧发酵系统是半封闭式的结构,以条垛式发酵床为主,属于大中型好氧发酵工艺,得益于其半封闭的结构,发酵过程产生的高温饱和水汽能够快速逃逸,避免了像中小型发酵设备在发酵腔冷凝凝结后回落发酵堆体和反复汽化冷凝的“无用功”现象。但由于冷凝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因此半封闭式发酵工艺的高温饱和水汽逃逸会造成的大量冷凝热的损失,无法将冷凝热高效回收并加以利用,能源浪费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有机垃圾好氧发酵方法,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机垃圾好氧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预处理单元对垃圾依序进行上料称重、分拣输送、破碎、挤压、脱水,得到待发酵处理的垃圾;
S2.之后将挤压脱水后的垃圾投入堆肥仓的主反应腔内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处理,之后再将垃圾输送到堆肥仓的副反应腔进行二次发酵和快速干燥处理,获得一次堆肥产品;
S3.一次堆肥产品之后在发酵腔外进行二次堆肥,得到品质更优的二次堆肥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94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