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N-乙基邻甲苯磺酰胺迁移量的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33444.6 | 申请日: | 2023-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60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华;张敏;汪蓉;何雨;施权荟;睦洁;胡海波;商贵芹;邹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海关危险货物与包装检测中心;常州工业及消费品检验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G01N30/5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佑新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672 | 代理人: | 梁娜 |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 接触 材料 制品 乙基 甲苯 磺酰胺 迁移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N‑乙基邻甲苯磺酰胺迁移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建立,色谱条件包括:以Agilent Poroshell SB‑Aq为色谱柱,以水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等度洗脱,流速0.6 mL/min,柱温35℃,检测模式为多时间段的多反应检测扫描方法。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高、重现性好等特点,通过特征图谱和特征峰面积可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在迁移试验中S/V与实际情形下S/V相同的情况下,检出限达0.003 mg/kg,定量限达0.01 mg/kg,可对产品的N‑乙基邻甲苯磺酰胺迁移量进行全面评价,有利于稳定产品质量,确保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N-乙基邻甲苯磺酰胺迁移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是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各种预期或者已经与食品、食品添加剂接触,或其成分可能会转移到食品中的材料和制品。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的有害物质会在使用过程中迁移到食品中,从而造成食品污染。在众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塑料的安全问题是最受消费者们关注的。在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其所需要的形状或使用价值,需要进行复杂而繁重的加工。在这些加工过程中,成型是塑料加工的关键。由于大宗塑料树脂本身是刚性的,使得其在加工过程中很难成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增塑剂是在塑料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增塑剂的使用可以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增塑剂的主要作用是减弱树脂分子间的次价键,增加树脂分子键的移动性,降低树脂分子的结晶性,增加树脂分子的可塑性,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
N-乙基邻甲苯磺酰胺是一类新型的、性能优异的增塑剂,具有与碱性材料相容性好的特点,仅少量的添加(0.01mg/kg)就可以极大地增强塑料的塑性,被认为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优异替代品。目前,N-乙基邻甲苯磺酰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的生产中,尽管目前还没有相关毒理学数据表明其对生命安全有影响,但是其迁移量限量问题任然不能忽视。
为了填补N-乙基邻甲苯磺酰胺的检测空白,保证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有必要提出一种简便、高效、准确的方法,为N-乙基邻甲苯磺酰胺的检测提供有效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N-乙基邻甲苯磺酰胺迁移量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N-乙基邻甲苯磺酰胺迁移量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1)准备食品模拟物;
2)标准储备液的配制:按比例称量N-乙基邻甲苯磺酰胺和丙酮,在烧杯中溶解后转入容量瓶配置成标准储备液A,在温度为4~8℃的条件下避光保存;
3)标准中间液的配制:将所述标准储备液A用丙酮稀释,配置成标准中间液B,在温度为4~8℃的条件下避光保存;
4)标准工作液的配制:分别准确移取标准中间液B至6个容量瓶中,用所述食品模拟物定容,得到6个标准工作液系列;
5)迁移试验:选取试样进行迁移实验,得到浸泡液,在所述迁移实验中记录食品模拟物体积V1、试样与食品模拟物接触的面积S1,根据待测试样实际的使用情况,记录试样实际使用中与食品接触的面积S2、试样实际使用中接触食品的体积或质量V2;其中,各种液态食品通常按密度为1kg/L将其体积换算为相应质量;
6)浸泡液的前处理:移取所述浸泡液,经高速离心后,取上层澄清溶液,得到待测液;
7)空白试验:按步骤(5)的方法选取未与试样接触的食品模拟物进行迁移实验,得到空白浸泡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海关危险货物与包装检测中心;常州工业及消费品检验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海关危险货物与包装检测中心;常州工业及消费品检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34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