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板坯的双辊连续铸造装置及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24647.9 | 申请日: | 2023-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22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昭东;付金禹;许光明;李勇;李家栋;张敬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2D11/14 | 分类号: | B22D11/14;B22D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3 | 代理人: | 韩国胜 |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连续 铸造 装置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板坯的水平双辊连续铸造装置及其工艺,属于铝合金板坯的连续铸造设备和技术领域。水平双辊连续铸造装置包括铸咀,铸轧辊,引锭杆,喷气组件和高压喷水冷却组件,铸咀位于熔体流入侧,铸咀与铸轧辊形成密封的熔体凝固区域;引锭杆活动性设于铸轧辊中间,位于出板侧,引锭杆用于凝固铸造区的出口端,使其快速形成凝固薄壳;喷气组件用于吹干铸轧辊表面的水汽;高压喷水冷却组件用于向铸造区出口处的板坯上、下两面喷高压水雾,使铸造区内的熔体凝固。本发明的装置通过应用引锭杆和高压水雾定向冷却的方式,改变了铸轧区内熔体的凝固顺序,成功突破铸轧设备设计的轧板厚度极限,解决了厚板板型不稳定、不合格的质量缺陷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板坯的双辊连续铸造装置及工艺,属于铝合金板坯的连续铸造设备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铝合金板坯由于具有比强度高、良好的耐蚀性以及易加工等优点,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工业上生产铝合金板坯的主要方法是铸造法和铸轧法。铸造法是传统的工业生产方法,具有技术成熟度高,应用广泛等优点,但其生产工序繁多,周期长,耗能十分巨大,同时,坯锭表面存在偏析瘤和冷隔缺陷,需要表面铣削,不符合绿色节能的工业发展模式。
铸轧法是铝合金板坯的另一种生产方式,它是将液态铝合金直接通过一对内部具有循环冷却水作用的铸轧辊缝间隙,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结晶、凝固和轧制的过程。与铸造法相比,铸轧法具有流程短,生产效率高、表面质量好,节能环保等优点。但是,铸轧法生产的板坯中存在较重的宏观偏析缺陷,同时其生产板坯的厚度在3~8mm之间,后续加工余量小,不利于消除组织缺陷,无法获得高质量成品。
因此,发明一种新的铝合金板坯生产技术,既保证后续有较高的加工余量,又能消除严重的宏观偏析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宏观偏析缺陷、后续加工余量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板坯的双辊连续铸造装置及工艺。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铝合金板坯的水平双辊连续铸造装置,其包括铸咀、铸轧辊、引锭杆、喷气组件和高压喷水冷却组件,其中,铸轧辊为设有对称设置的铸轧上辊和铸轧下辊,用于输出板坯;铸咀位于熔体流入侧,铸咀的出口设于铸轧上辊和铸轧下辊之间,并与铸轧上辊和铸轧下辊形成密封的熔体凝固区域;引锭杆活动性设于铸轧上辊和铸轧下辊之间,位于出板侧,所述引锭杆设置在凝固铸造区的出口端,用于使熔体快速形成凝固薄壳;喷气组件分别设于铸轧上辊和铸轧下辊的外侧,用于吹干铸轧辊表面的水汽;所述高压喷水冷却组件设置在铸轧辊外侧,位于出板的一侧,所述高压喷水冷却组件用于向铸造区出口处的板坯上、下两面喷高压水雾,使铸造区内的熔体凝固。
如上所述的水平双辊连续铸造装置,优选地,所述引锭杆包括杆身和杆头,杆头朝向出板方向设置,浇铸时,引锭杆的杆头在出板侧并部分伸入铸造区,并与铸咀、铸轧上辊和铸轧下辊之间一起形成密封的熔体凝固区域,靠近引锭杆杆头的熔体在杆头的冷却作用下凝固后,在铸轧辊的轧制力作用下缓慢离开凝固区。
如上所述的水平双辊连续铸造装置,优选地,所述喷气组件包括进气口,储气腔和喷气口,储气腔连接进气口,在储气腔上朝向铸轧辊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喷气口,进气口连通外接的高压气体。
如上所述的水平双辊连续铸造装置,优选地,所述喷气组件设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铸轧上辊和铸轧下辊的外侧;在浇铸时,喷气组件分别向铸轧上辊和铸轧下辊的表面喷气,消除铸轧辊面上的水汽。
如上所述的水平双辊连续铸造装置,优选地,所述高压喷水冷却组件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冷却水进水口、冷却水储水腔和冷却水喷水口,冷却水喷水口设有两个,分别朝向板坯的上下面,并朝向出坯方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246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