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水系统上游的地下水污染地学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14900.2 | 申请日: | 202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78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王若帆;江峰;李强;吉勤克补子;焦恒;先开;陈刚;涂明江;穆照猛;叶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6 | 分类号: | E02D19/06;E02D19/10;E02D19/12;E03F5/22;E03F7/00;E03B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知行合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80 | 代理人: | 田敏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水 系统 上游 地下 水污染 地学 治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系统上游的地下水污染地学治理方法,其包括:S1、污染调查:调查污染源处的地下水流向、隔水底板的位置以及污染羽的侧向边界;S2、帷幕施工:在地下水的流向下游,建设拦截帷幕;S3、抽排井施工:在污染源和拦截帷幕之间建设污水抽排井;S4、污水抽排:将抽排井内的污染地下水通过抽水系统抽出进行处理。通过在地下水流向下游且靠近污染源的位置建设拦截帷幕,达到拦截封闭污染地下水的目的,随着封闭污染地下水水量的增加,抽排井内的水位也会不断上升,通过将抽排井内蓄存的污水抽出处理,以切实减轻下游污染受体的污染物浓度,其能够有效减小甚至清除末端高昂持续的水处理投入问题,切实减轻环境治理的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水系统上游的地下水污染地学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喀斯特区地表地下岩溶强烈发育,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而脆弱,地下水防污能力差、敏感性强、脆弱性高、监管难度大,一旦遭受污染,地下水难以恢复。污染成因勘查难度大,末端治理需永久投入、运维成本极高。喀斯特区地下水受化工园区、固废堆场、垃圾填埋场和煤矿山等的污染形式极为严峻,亟需探索构建经济高效的地学治理模式。
目前,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很多采取的是末端治理的方式,即在污染末端泉口修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水化学处理的末端被动式治理,虽然短期治理效果较好、见效较快,但是由于喀斯特区地下水动态成因多为气象型、动态变化大,且处理设备需要永久运行,使得末端治理的成本极高,给企业和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系统上游的地下水污染地学治理方法,能够解决末端治理的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地下水系统上游的地下水污染地学治理方法,其包括:
S1、污染调查:调查污染源处的地下水流向、隔水底板的位置以及污染羽的侧向边界;
S2、帷幕施工:在地下水的流向下游,建设拦截帷幕;
S3、抽排井施工:在污染源和拦截帷幕之间建设污水抽排井,所述抽排井位于污染羽;
S4、污水抽排:将抽排井内的污染地下水通过抽水系统抽出进行处理。
根据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系统上游的地下水污染地学治理方法,S2中,拦截帷幕设置为两排,两排的拦截帷幕之间的间距为1.2-2.5m,两排拦截帷幕均呈弧形布置。
根据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系统上游的地下水污染地学治理方法,S2中,拦截帷幕向下延伸至隔水底板。
根据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系统上游的地下水污染地学治理方法,S3中,污水抽排井设置为多个并沿拦截帷幕依次排列。
根据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系统上游的地下水污染地学治理方法,S3中,污水抽排井向下贯穿污染羽。
根据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系统上游的地下水污染地学治理方法,所述抽水系统包括:
承载体,设置于抽排井的井口;
抽水管,竖向布置于抽排井内,并与承载体连接,且所述抽水管连接有抽水泵;
爬梯,竖向设置于抽排井的内壁;
浮动架,位于抽排井内,套设于抽水管,且与爬梯滑动连接;
洗井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浮动架;
驱动装置,设置于洗井装置与浮动架之间,用于驱动洗井装置绕抽水管转动;
供水组件,与洗井装置连接;
所述抽水系统的工作步骤为:
A1、将浮动架、洗井装置布置于抽排井内,将洗井装置与供水组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149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