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钢箱梁滑移施工的自适应式支撑模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03946.4 | 申请日: | 2023-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84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卢小凤;王静峰;苏颖;沈奇罕;余梦;程谦勇;王竹林;吴允庚;黄涛;李长春;过令;汪月辉;杨琼;李鹏;杨海峰;张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1/06;E01D2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柯凯敏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钢箱梁 滑移 施工 自适应 支撑 模组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钢箱梁滑移施工的自适应式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基座(10)上沿钢箱梁行进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液压缸(20),两组液压缸(20)的活塞杆端布置用于抵靠钢箱梁底面的配合面;该模组还包括水平连接两组液压缸(20)的活塞杆端的上连杆(30),上连杆(30)杆身处沿杆长方向依序布置两处施力点,该两处施力点沿钢箱梁行进方向的中轴线彼此对称设置;牵拉带(31)一端固定于其中一处施力点处,另一端经由转向轮(50)转向后固定于另一施力点处;
钢箱梁及上连杆(30)处于水平姿态时,与转向轮(50)或牵拉带(31)间形成动力连接的油阀处于恒压状态;钢箱梁及上连杆(30)产生向一侧的倾斜时,转向轮(50)受牵拉带(31)拉力产生回转动作,与转向轮(50)或牵拉带(31)间形成动力连接的油阀随动从而实现液压缸(20)处油管(40)的增压或减压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箱梁滑移施工的自适应式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50)为轴线水平布置且轴线垂直上连杆(30)杆长方向的齿轮结构;该模组还包括与转向轮(50)间形成啮合配合或通过牵拉带(31)拉动的中间传递齿轮(60),中间传递齿轮(60)的轴线与转向轮(50)轴线彼此平行;轴线铅垂设置的调向齿轮(71)啮合于中间传递齿轮(60)处,两组水平阀门控制齿轮(72)均与调向齿轮(71)间形成啮合动作,所述水平阀门控制齿轮(72)与调向齿轮(71)彼此轴线平行;水平阀门控制齿轮(72)上偏心式的安装有转动销(72a),水平延伸的传动杆(73)一端铰接在转动销(72a)上,另一端与相应液压缸(20)处油管(40)上的油阀的调节扳手(74)间形成铰接配合,传动杆(73)两端的铰接轴线彼此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箱梁滑移施工的自适应式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50)为两组,所述牵拉带(31)为链条且分别与两组转向轮(50)形成链式啮合配合;两组转向轮(50)的对称面与两组液压缸(20)的对称面均为同一铅垂面,中间传递齿轮(60)的轴线位于该铅垂面上,且中间传递齿轮(60)与牵拉带(31)间形成链式啮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箱梁滑移施工的自适应式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传递齿轮(60)为三段同心齿式结构,包括直径逐渐增大的小齿圈、中齿圈及大齿圈,所述大齿圈构成与调向齿轮(71)啮合的啮合圈,中齿圈构成与牵拉带(31)啮合的啮合圈,小齿圈上啮合有扇形板状的带有回转轴的回转板(81),回转板(81)上贯穿基座(10)顶面并向外延伸有指针(82),基座(10)顶面处设置有用于标识指针(82)摆动幅度的表盘(8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箱梁滑移施工的自适应式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两组转向轮(50)将牵拉带(31)导向后形成“U”字状构造,牵拉带(31)的首端及尾端均形成铅垂段,且铅垂段上均套设有缓冲弹簧(90);缓冲弹簧(90)的顶端抵接在上连杆(30)处,缓冲弹簧(90)的底端抵接在基座(10)上表面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箱梁滑移施工的自适应式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20)的活塞杆端铰接有磁吸铰支座(21),磁吸铰支座(21)的磁吸面构成所述配合面;两组液压缸(20)处磁吸铰支座(21)的轴线彼此平行,且均平行于钢箱梁的行进方向。
7.系统,该系统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箱梁滑移施工的自适应式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列彼此平行排布的滑道梁,基座(10)架设在滑道梁上;各自适应式支撑模组沿滑道梁长度方向依序均布。
8.方法,该方法应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累积滑移顶推施工之前,将滑道梁安装至分配梁处,之后将自适应式支撑模组架设于滑道梁上,并确保表盘(83)及指针(82)易于观察;再将各油管(40)均与泵站相连;
S2、顶推过程中,当钢箱梁产生侧倾时,钢箱梁较高一侧所在的液压缸(20)行程相对的大于另一侧液压缸(20)的行程,也即两组液压缸(20)产生高度差,上连杆(30)水平状态发生改变,拉动牵拉带(31),促使相啮合的中齿圈带动整个中间传递齿轮(60)转动;同时,中间传递齿轮(60)的小齿圈带动指针(82)转动,此时指针(82)指向钢箱梁较高一侧;大齿圈依次带动调向齿轮(71)及水平阀门控制齿轮(72)转动,进而带动传动杆(73)动作,拧动高度较低一侧的液压缸(20)的油管(40)处油阀使该处油管(40)增压,并逐步调小高度较高一侧的液压缸(20)的液压力,直至上连杆(30)重新恢复水平,此时钢箱梁随之达到水平平衡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394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