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弹性连接的热-机械耦合效应的分析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03368.4 | 申请日: | 2023-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05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周泽兵;湛申;周安楠;白彦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111/04;G06F119/08;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之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67 | 代理人: | 李君;廖盈春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弹性 连接 机械 耦合 效应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弹性连接的热‑机械耦合效应分析方法及系统,属于弹性力学分支的应力分析领域,方法包括:根据环境实测温度,构建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的热平衡方程边界条件;通过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的热平衡方程边界条件,获取模型其他区域的动态温度场方程;根据各温度场求解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中各处应力场;根据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中各处应力场,并结合热应力模型与弹性体模型,获取物体各部分机械结构的运动学方程,进而对热‑机械耦合效应进行分析。本发明建立了考虑热效应的动力学方法,可用于预测大型空间飞行器测量系统的热扰动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力学中弹性力学分支的应力分析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弹性连接的热-机械耦合效应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温度的变化能够引起变形,高低温交替的热环境会导致机械部件产生热形变与热应力,从而引入机械振动。
如图1所示,如果物体内各点的温度变化是均匀的,两端是自由的,其变形不受约束,即可以自由膨胀或收缩,在物体内部只存在热变形,两端面不产生热应力。如图2所示,如果物体膨胀受到约束,即端面受限,此时,物体受热膨胀或者冷却收缩变形受到限制,物体不发生热形变,物体两端端面存在热应力。上述是两种极限情况,实际情况中物体端面与外部有联系,如何计算物体温度效应对外部的影响,特别是热-机械耦合效应,目前并没有公开相应的技术。基于上述原因,在设计和使用机械结构时,需要考虑热控与热传导等影响导致的温度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控制温度并减少相应结构的变形与振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弹性连接的热-机械耦合效应分析方法及系统,目的在于建立包含实测温度的模型,计算出应力分布,进而分析热-机械耦合,建立考虑热效应的动力学方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弹性连接的热-机械耦合效应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环境实测温度确定物体的温度分布,结合物体材料的比热容、材料密度和温度变化时间,构建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的热平衡方程边界条件;
步骤二:通过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的热平衡方程边界条件,基于弹性体与周边介质的热交换满足牛顿冷却定律、弹性体表面不进行热交换以及弹性体表面热量平衡方程,计算获取模型其他区域的动态温度场方程;其中,其他区域为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未测量温度区域;
步骤三:根据各温度场,结合热效应中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求解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中各处应力场;
步骤四:根据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中各处应力场,并结合热应力模型与弹性体模型,获取物体各部分机械结构的运动学方程,进而对热-机械耦合效应进行分析。
进一步优选地,热平衡方程边界条件为:
其中,C为导热系数;ρ为材料密度;t为时间;T为实测温度。
进一步优选地,动态温度场方程为:
其中,λ为导热系数;β为热交换系数;T(x,y,z,t)为物体内部温度;Ta为周边环境介质温度;公式(1)表征弹性体与其周边介质的热交换满足牛顿冷却定律;
T(x,y,z,t)|s=Ts(t) (2)
其中,Ts(t)为物体表面温度;公式(2)表征弹性体表面不进行热交换;
其中,w为与外界交换的热功,即物体表面任意一点的法向热流等于此点与外界功的交换;公式(3)表征弹性体表面热量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33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