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弹性连接的热-机械耦合效应的分析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03368.4 | 申请日: | 2023-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05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周泽兵;湛申;周安楠;白彦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111/04;G06F119/08;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之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67 | 代理人: | 李君;廖盈春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弹性 连接 机械 耦合 效应 分析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弹性连接的热-机械耦合效应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环境实测温度确定物体的温度分布,结合物体材料的比热容、材料密度和温度变化时间,构建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的热平衡方程边界条件;
步骤二:通过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的热平衡方程边界条件,基于弹性体与周边介质的热交换满足牛顿冷却定律、弹性体表面不进行热交换以及弹性体表面热量平衡方程,获取模型其他区域的动态温度场方程;
步骤三:根据各温度场,结合热效应中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求解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中各处应力场;
步骤四:根据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中各处应力场,并结合热应力模型与弹性体模型,获取物体各部分机械结构的运动学方程,进而对热-机械耦合效应进行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机械耦合效应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平衡方程边界条件为:
其中,C为材料的比热容;ρ为材料密度;t为温度变化时间;T为实测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机械耦合效应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动态温度场方程为:
其中,λ为导热系数;β为热交换系数;T(x,y,z,t)为物体内部温度;Ta为周边环境介质温度;n为温度梯度方向;公式(1)表征弹性体与其周边介质的热交换满足牛顿冷却定律;
T(x,y,z,t)|s=Ts(t) (2)
其中,Ts()为物体表面温度;公式(2)表征弹性体表面不进行热交换;
其中,w为物体与外界交换的热功;公式(3)表征弹性体表面热量平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机械耦合效应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机械结构的动力学方法为:
(-ω2M+K)x=0
其中,ω为振动频率;M为机械结构质量矩阵;K为机械结构刚度矩阵;x为机械结构非固定自由端的位移。
5.一种基于弹性连接的热-机械耦合效应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平衡方程边界条件的构建模块,用于根据环境实测温度确定物体的温度分布,结合物体材料的比热容、材料密度和温度变化时间,构建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的热平衡方程边界条件;
动态温度场方程的构建模块,用于通过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的热平衡方程边界条件,基于弹性体与周边介质的热交换满足牛顿冷却定律、弹性体表面不进行热交换以及弹性体表面热量平衡方程,获取模型其他区域的动态温度场方程;
应力场求解模块,用于根据各温度场,结合热效应中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求解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中各处应力场;
热-机械耦合效应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物体一端为弹性体约束模型中各处应力场,并结合热应力模型与弹性体模型,获取物体各部分机械结构的运动学方程,进而对热-机械耦合效应进行分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机械耦合效应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平衡方程边界条件为:
其中,C为导热系数;ρ为材料密度;t为时间;T为实测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机械耦合效应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动态温度场方程为:
其中,λ为导热系数;β为热交换系数;T(x,y,z,t)为物体内部温度;Ta为周边环境介质温度;n为温度梯度方向向量;公式(1)表征弹性体与其周边介质的热交换满足牛顿冷却定律;
T(x,y,z,t)|s=Ts(t) (2)
其中,Ts(t)为物体表面温度;公式(2)表征弹性体表面不进行热交换;
其中,w为与外界交换的热功;公式(3)表征弹性体表面热量平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机械耦合效应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机械结构的动力学方法为:
(-ω2M+K)x=0
其中,ω为振动频率;M为机械结构质量矩阵;K为机械结构刚度矩阵;x为机械结构非固定自由端的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336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