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55040.X | 申请日: | 2023-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6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范廷恩;董建华;王海峰;王凯;张晶玉;张显文;田楠;肖大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池春锦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砂体叠置 部位 连通 能力 定量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由不同叠置程度的砂体叠置模型组成的砂体叠置模型组并赋予砂体叠置模型组单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对砂体叠置模型组开展地震正演模拟和注水开发模拟,以提取表征砂体叠置程度的敏感地震属性和计算定量评价不同叠置程度下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的连通率;构建砂体叠置模型组的敏感地震属性参数和连通率的相关性图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以敏感地震属性定量评价砂体叠置部位的连通能力和对不同叠置程度下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的定量评价,降低了对井资料的依赖程度,更加适应于海上大井距条件下以地震导向的储层连通能力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河流相、三角洲相储层是重要的储层类型,其蕴含的石油地质储量分别占我国碎屑岩石油地质储量的42.6%和30.0%。在河流和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中,受高频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不同期次的河道、砂坝等单砂体彼此侵蚀叠置,形成内部结构复杂的强非均质储层。与单砂体主体部位相比,砂体叠置部位的沉积物粒度、砂岩厚度、泥质含量、储层物性等特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叠置部位两侧的砂体常常出现彼此孤立、接触或侵蚀切叠等横向相变,构成油藏内部的渗流屏障,严重影响储层内部的连通性。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由于砂体叠置导致储层连通性不明、注入水波及程度不均、剩余油分散且挖潜难度大、局部含水上升快和产量递减快等问题突出,开展储层内部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的定量评价,对于评价储层内部连通性,指导注采结构优化与精准挖潜,乃至提高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油田的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以储层构型为核心的储层连通性研究成为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的重点。前人基于经典河流和三角洲相沉积模式的指导,利用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地下岩心等基础资料,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储层构型界面的预测与表征,在油田开发阶段,尤其是中后期的调整挖潜中发挥了显著成效。然而,对于储层内部砂体叠置部位的连通能力,现有的技术方法中普遍将其定性地定义为不连通,或定性地划分为连通、半连通和不连通,未能实现其定量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其通过建立砂体叠置的经典地质模型组,开展地震响应和注水开发的正演模拟,构建地震响应关系与水驱渗流能力的相关性图版,实现对储层内部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的定量评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由两个特征相同的单砂体叠置而成的砂体叠置模型,变换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的参数以构建由不同叠置程度的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成的砂体叠置模型组,赋予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单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以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作为评价对象;
对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开展地震正演模拟,提取表征砂体叠置程度的敏感地震属性参数;
针对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开展注水开发模拟,计算通过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的流量和通过均质模型的流量,以通过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的流量和通过均质模型的流量的比值作为连通率定量评价不同叠置程度下砂体叠置部位的连通能力;
构建所述敏感地震属性参数和所述连通率之间的相关性图版,量化砂体叠置部位的连通能力。
优选的,建立所述砂体叠置模型和构建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的方法如下:根据单砂体厚度H、两个单砂体顶面的高程差ΔH和两个单砂体横向的叠置范围a建立砂体叠置模型,变换所述单砂体厚度H、所述两个单砂体顶面的高程差ΔH和所述两个单砂体横向的叠置范围a三个参数,构建一组叠置程度不同的砂体叠置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550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