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55040.X | 申请日: | 2023-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6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范廷恩;董建华;王海峰;王凯;张晶玉;张显文;田楠;肖大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池春锦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砂体叠置 部位 连通 能力 定量 评价 方法 | ||
1.一种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由两个特征相同的单砂体叠置而成的砂体叠置模型,变换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的参数以构建由不同叠置程度的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成的砂体叠置模型组,赋予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单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以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作为评价对象;
对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开展地震正演模拟,提取表征砂体叠置程度的敏感地震属性参数;
针对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开展注水开发模拟,计算通过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的流量和通过均质模型的流量,以通过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的流量和通过均质模型的流量的比值作为连通率定量评价不同叠置程度下砂体叠置部位的连通能力;
构建所述敏感地震属性参数和所述连通率之间的相关性图版,量化砂体叠置部位的连通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砂体叠置模型和构建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的方法如下:根据单砂体厚度H、两个单砂体顶面的高程差ΔH和两个单砂体横向的叠置范围a建立砂体叠置模型,变换所述单砂体厚度H、所述两个单砂体顶面的高程差ΔH和所述两个单砂体横向的叠置范围a三个参数,构建一组叠置程度不同的砂体叠置模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赋予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单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方法如下:赋予单砂体主体孔隙度φ并向单砂体边部的尖灭处按距离线性减小至φ/2;赋予单砂体主体渗透率K并向单砂体边部的尖灭处按距离线性减小至K/1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砂体叠置模型组开展地震正演模拟的方法如下:将砂体叠置模型组置于厚层泥岩背景下,设置地震正演模拟参数,开展泥岩背景下砂体叠置模型的地震正演模拟,得到地震反射记录,提取反映砂体叠置程度的敏感地震属性参数,并将敏感地震属性参数归一化,使其数据分布范围变换为0~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正演模拟参数包括地震采样间隔、雷克子波激发频率以及河道主体、河道边部和泥岩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密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敏感地震属性参数为局部结构熵。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开展注水开发模拟的方法如下:依次在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的每个叠置模型上设计单注单采的开发井组,采用定压差生产,计算通过砂体叠置模型的流量Q叠置和通过均质模型的流量Q均质,计算连通率RSDC以获得不同叠置程度下叠置部位的连通能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在所述砂体叠置模型组的每个叠置模型上设计单注单采的开发井组的方法如下:在每个所述叠置模型的两个叠置单砂体上分别设计1口注水井与1口采油井,构成1个注采开发井组,砂体叠置部位在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率RSDC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2为叠置模型叠置部位的渗流截面积;k2为叠置模型叠置部位的砂体渗透率;A为均质模型的渗流截面积;k为均质模型的砂体渗透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砂体叠置部位连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所述敏感地震属性参数和所述连通率之间的相关性图版的方法如下:以归一化后的敏感地震属性参数作为横坐标,以连通率数据作为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下构建两者的相关性图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550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