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85289.8 | 申请日: | 202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6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B60L58/26;B60L58/27;B60H1/00;B60H1/03;B60H1/14;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35;H01M10/633;H01M10/6568;H01M10/625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卢晓霞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香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管理 系统 方法 装置 控制器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通过在车辆中令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通电机的出液口,电池换热器的第一入液口连通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第一出液口连通电机水泵的入口,电机水泵的出口连通电机的入液口,电池换热器和电池对应设置,连通单向阀的出口和电机水泵的入口,控制器基于电机温度和冷却液温度,控制第一三通阀和单向阀的状态,分别对电机进行冷却以及将吸热后的冷却液的加热低温电池实现热量回收。相较于传统设置多个独立的热量循环回路,本方案通过设置三通阀将不同系统的热管理回路进行连通并实现各热管理回路的独立控制,通过对各个部件的温度进行监控确定热管理的控制策略,提高能量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控制器、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目前车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比不可少的工具,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辆中各个部件会产生大量热量,若这些重要零部件的温度不及时散热,可能会导致零部件温度过高而停止工作,影响车辆行驶安全。因此,需要对车辆中各个零部件的热量进行管理,使车辆保持在可以稳定工作的状态。目前对车辆进行热管理的方式通常是对车辆中不同系统使用单独的热管理回路的方案,实现对车辆中各个零部件的热管理。然而,通过单独设置各个回路的方式进行热管理,会导致系统之间能量利用率降低。
因此,目前的车辆热管理方法存在能量利用率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能量利用率的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控制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靠近车辆的电机设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电机的温度;
第一三通阀,第一端口用于连通电机的出液口;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流经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冷却液的温度;
电池换热器,第一入液口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连通,第一出液口与电机水泵的入口连通;其中,所述电机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电机的入液口连通;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池换热器对应设置,以和所述电池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
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电机水泵的入口连通;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出口、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所述单向阀的入口和所述电池换热器的第一入液口通过管路相互连通;
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靠近所述电池设置,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的温度;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控制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单向阀和所述散热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
在检测到所述电机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处于第一状态且控制所述单向阀导通,使所述电机水泵输出的冷却液依次经所述电机、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单向阀回流至所述电机水泵的入口;
在检测到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电池的温度,且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处于第二状态并控制所述单向阀关闭,使所述电机水泵输出的冷却液依次经所述电机、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电池换热器后回流至所述电机水泵的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出口与蒸发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连通;其中,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出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852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