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79130.5 | 申请日: | 2023-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54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 发明(设计)人: | 付长军;范学良;施昌平;屈森;袁年;唐贞;陈姣;夏谱凡;夏雪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14;E03F7/00;E01D1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吴静 |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街民主路616号商务办公项***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立交桥 海绵 城市 排水 收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及方法,包括池体、溢流雨水口、与高架桥面排水口连通的排水立管以及设置于高架下的下沉绿地,池体内通过隔墙分为消能池、溢流沉砂池和弃流池,排水立管的底部伸至消能池内,消能池和溢流沉砂池通过隔墙上的第一过水孔连通,溢流沉砂池与弃流池通过隔墙上的第二过水孔连通;溢流沉砂池中设置有水质传感器,溢流沉砂池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孔,第二过水孔处设置有闸门;弃流池和溢流雨水口均与市政雨水管网连接。本发明通过水质传感器对溢流沉砂池中雨水的悬浮物浓度和盐度进行监测,并根据水质情况选择不同的排水方式,可以实现海绵城市雨水智能收集利用,提高下沉绿地中绿化植物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建设设计成“海绵”形式,下雨时充当“海绵”作用的各种下垫面及调蓄设施进行收、蓄、渗、净水,从而达到适应环境变化及应对自然灾害等具有良好的弹性。
城市的海绵建设经常在城市道路、建筑小区、城市水系、绿地广场等场所。城市道路的海绵建设一般是通过对路面雨水进行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将雨水引入下沉式绿地、雨水调节池等调节设施,进行收、蓄、渗、净水处理。
目前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不完善,一般排水收集系统都只是将雨水进行消能收集,然后排放绿地等下垫面。整个雨水收集系统功能单一,没有实现针对初雨时道路大量携带生活垃圾及泥沙的处理,导致雨水收集井及埋穿孔管会因为垃圾或泥沙淤积堵塞无法排水,在冬天路政部门路面洒盐后初雨含盐率很高从而导致绿地的植被坏死,另没有考虑综合智能管理系统。
由此可见,目前普通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已不能满足高架立交桥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对高架立交排水进行水质监测以及排水方式进行选择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及方法,不仅可以满足海绵城市相关要求,而且通过水质传感器对高架立交桥面排水进行水质监测,并根据水质情况选择不同的排水方式,可以实现海绵城市雨水智能收集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包括池体、溢流雨水口、与高架桥面排水口连通的排水立管以及设置于高架下的下沉绿地,所述池体和所述溢流雨水口均设置于所述下沉绿地中,所述池体内通过隔墙分为消能池、溢流沉砂池和弃流池,所述排水立管的底部伸至所述消能池内,所述消能池和所述溢流沉砂池通过隔墙上的第一过水孔连通,所述溢流沉砂池与所述弃流池通过隔墙上的第二过水孔连通;所述溢流沉砂池中设置有水质传感器,所述溢流沉砂池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孔,所述第二过水孔处设置有闸门;所述弃流池和所述溢流雨水口均与市政雨水管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池体和所述排水立管均有多个且一一对应,相邻的所述池体的所述弃流池之间通过弃流管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还包括智能控制柜,所述闸门为手电一体闸门,所述水质传感器与所述智能控制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柜的输出端与所述手电一体闸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消能池的底部设置有矮墙,所述矮墙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隔墙之间设置有截污挂篮。
进一步地,所述下沉绿地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透水土工布层、碎石层和防渗膜层,所述种植层的顶面低于周边机动车道路面,所述池体的顶面和所述溢流雨水口的顶面均高于所述种植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碎石层的底部设置有穿孔管,所述穿孔管与所述溢流雨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下沉绿地的四周设置有立缘石,所述立缘石与机动车道路面之间铺设有平面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79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