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79130.5 | 申请日: | 2023-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54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 发明(设计)人: | 付长军;范学良;施昌平;屈森;袁年;唐贞;陈姣;夏谱凡;夏雪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14;E03F7/00;E01D1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吴静 |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街民主路616号商务办公项***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立交桥 海绵 城市 排水 收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溢流雨水口、与高架桥面排水口连通的排水立管以及设置于高架下的下沉绿地,所述池体和所述溢流雨水口均设置于所述下沉绿地中,所述池体内通过隔墙分为消能池、溢流沉砂池和弃流池,所述排水立管的底部伸至所述消能池内,所述消能池和所述溢流沉砂池通过隔墙上的第一过水孔连通,所述溢流沉砂池与所述弃流池通过隔墙上的第二过水孔连通;所述溢流沉砂池中设置有水质传感器,所述溢流沉砂池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孔,所述第二过水孔处设置有闸门;所述弃流池和所述溢流雨水口均与市政雨水管网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和所述排水立管均有多个且一一对应,相邻的所述池体的所述弃流池之间通过弃流管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智能控制柜,所述闸门为手电一体闸门,所述水质传感器与所述智能控制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柜的输出端与所述手电一体闸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池的底部设置有矮墙,所述矮墙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隔墙之间设置有截污挂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绿地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透水土工布层、碎石层和防渗膜层,所述种植层的顶面低于周边机动车道路面,所述池体的顶面和所述溢流雨水口的顶面均高于所述种植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的底部设置有穿孔管,所述穿孔管与所述溢流雨水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绿地的四周设置有立缘石,所述立缘石与机动车道路面之间铺设有平面石。
8.一种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高架桥面的雨水从高架桥面排水口经排水立管进入消能池中,经消能池消能、截污后的雨水进入溢流沉砂池中,溢流沉砂池中的水质传感器对雨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和盐度进行实时监测;
当水质传感器监测到初期雨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或盐度过高时,水质传感器将相关信号反馈至智能控制柜,智能控制柜根据接收的信号判断需要打开手电一体闸门,并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手电一体闸门打开,将水质超标的初期雨水排入弃流池,再经弃流排水管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初期雨水经过一段时间的弃流后,当水质传感器监测到雨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和盐度恢复正常时,水质传感器将相关信号反馈至智能控制柜,智能控制柜根据接收的信号判断需要关闭手电一体闸门,并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手电一体闸门关闭,雨水通过溢流沉砂池顶部的溢流孔溢流至高架立交下的下沉绿地,雨水经下沉绿池的积存、渗透、净化后,一部分地面剩余雨水通过溢流雨水口侧面的溢流口排至溢流雨水口中,另一部分地下剩余雨水通过穿孔管排至溢流雨水口中,溢流雨水口中的雨水最终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高架立交桥的海绵城市排水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雨水中悬浮物浓度高大于50mg/l或盐度大于3.50ms/cm时,控制手电一体闸门打开;当雨水中悬浮物浓度不大于50mg/l和盐度不大于3.50ms/cm时,控制手电一体闸门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791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