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域洪涝的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310170607.3 | 申请日: | 2023-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16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 发明(设计)人: | 高龙华;丁镇;陈绮;王少波;丘维敏;刘寒青;周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G01D21/02;G08B21/10;G08B31/00;G06Q10/0635;H04L67/5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黎欣 |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域 洪涝 智能 监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洪涝的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过对大区域中多个物联网节点上传的洪涝相关数据及节点标识信息进行分析,细分成多个子区域,并基于每个子区域的洪涝相关数据及基于洪涝相关数据分析出的风险因子进行分析,得到每个子区域的洪涝分析结果,从而得到大区域的洪涝分析结果,能够提高洪涝情况的分析准确性及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对区域的洪涝情况进行监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根据检测到的洪涝数据及时且准确地采取对应的防控措施,减少洪灾的发生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洪涝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洪涝的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形成机理复杂、灾害损失严重。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扩张的双重影响,城市洪涝灾害问题日趋突出, 城市暴雨的突发性、洪涝形成机理的复杂性、灾害损失的严重性和外界环境的动态性突显开展城市洪涝灾害研究的紧迫性。
目前,一般是通过在特定区域,如低洼区域,设置能够识别不同水位的水位监测传感器对水位进行监测,并根据水位监测传感器的监测结果启动相应的洪涝防控措施。然而,实践发现,现有通过设置水位传感器对洪涝进行监测的准确性较低,无法为洪涝防控提供精准及时的防控方案。因此,提出一种如何提高区域洪涝的监测准确性的技术方案显得尤为总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域洪涝的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区域洪涝的监测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区域洪涝的智能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监测洪涝的目标区域中多个物联网节点上传的洪涝相关数据及每个所述物联网节点的标识信息;
根据每个所述物联网节点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划分,得到至少一个子目标区域,每个所述子目标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物联网节点,且每个所述子目标区域所包含的所述物联网节点互不重叠;
根据每个所述子目标区域包含的所有所述物联网节点上传的洪涝相关数据,确定每个所述子目标区域的风险因子;
对于任一所述子目标区域,根据所述子目标区域所包含的所有所述物联网节点上传的洪涝相关数据及所述子目标区域的风险因子,分析所述子目标区域的洪涝分析结果;
根据所有所述子目标区域的洪涝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洪涝情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每个所述物联网节点上传的洪涝相关数据包括降雨数据、建筑数据、水位数据、环境数据及地形地貌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每个所述物联网节点上传的降雨数据包括降雨雨滴大小和/或降雨雨滴速度,每个所述物联网节点上传的建筑数据包括建筑类型、建筑密集度、建筑材质及建筑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每个所述物联网节点上传的水位数据包括当前水位及单位时间内水位变化量,每个所述物联网节点上传的环境数据包括气流环流数据、区域热岛效应数据、绿植数据及河流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
每个所述子目标区域的风险因子包括该子目标区域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及防灾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所述子目标区域所包含的所有所述物联网节点上传的洪涝相关数据及所述子目标区域的风险因子,分析所述子目标区域的洪涝分析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子目标区域的风险因子所包含的所有子风险因子,对所述子目标区域所包含的所有所述物联网节点中每个所述物联网节点上传的洪涝相关数据进行划分,得到与所述子目标区域的风险因子所包含的每个所述子风险因子对应的洪涝相关数据,每个所述子风险因子对应的洪涝相关数据的数量大于等于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未经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706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