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凹性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65898.7 | 申请日: | 202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8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代金垚;李昭;李润秋;边雷雷;盛守增;张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5;G06Q10/0639;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单冠飞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凹性 测试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抗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预设测试对象的至少一个待测试区域对应的抗凹仿真信息,其中,所述抗凹仿真信息包括最大位移信息、刚度信息以及屈曲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获取受试者评价列表,其中,所述受试者评价列表包括多个受试者对所述至少一个待测试区域的抗凹评价分数;
利用联合函数对待测对象进行抗凹性测试,其中,所述联合函数是确定所述抗凹仿真信息时以所述抗凹评价分数为特性变化率表示为基于测试值且以所述抗凹评价分数为变量的近似函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待测试区域具有预设直径的圆形,所述确定预设测试对象的至少一个待测试区域对应的抗凹仿真信息包括:
对所述预设测试对象的外表面进行网格划分,得到多个网格;
建立所述圆形的同心圆,所述同心圆的直径小于所述预设直径;
对所述同心圆对应的区域进行抗凹性仿真分析;
根据所述抗凹性仿真分析的结果,确定所述抗凹性仿真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同心圆对应的区域进行抗凹性仿真分析包括:
将所述同心圆以及所述圆心,沿距离所述圆心最近的壳单元的法向,投影至所述预设测试对象的外表面;
针对所述圆心所在的网格节点创建节点设置集合;
以距离所述圆心最近的壳单元的法向为轴,建立局部坐标系;
在所述局部坐标系下,在所述同心圆对应的区域内加载预设压强;
设置抗凹性仿真分析的边界条件,并进行所述抗凹性仿真分析,输出所述抗凹性仿真分析的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抗凹性仿真分析的结果,确定所述抗凹性仿真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抗凹性仿真分析的结果,获取多个时间步对应的载荷时间步向量和位移向量;
利用弧长法,对所述载荷时间步向量和所述位移向量进行差值计算,以得到在所述载荷时间步为预设值时的最大位移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抗凹性仿真分析的结果,确定所述抗凹性仿真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时间步对应的载荷时间步向量和所述集中载荷,确定载荷时间下在所述同心圆内加载的合力向量;
按照所述载荷时间的递增顺序,确定相邻时间步对应的合力向量是否跨过预设合力值;
在相邻时间步对应的合力向量跨过所述预设合力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相邻时间步对应的合力向量,确定所述预设合力值对应的刚度;
将所述预设合力值对应的刚度确定为所述同心圆对应的刚度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抗凹性仿真分析的结果,确定所述抗凹性仿真信息包括:
按照所述载荷时间的递增顺序,在相邻时间步中前一载荷时间步向量大于后一载荷时间步向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载荷时间步产生回撤;
在所述载荷时间步产生回撤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同心圆对应的区域发生屈曲,并将所述屈曲信息确定赋值为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同心圆对应的区域发生屈曲的情况下,输出所述同心圆对应的区域的载荷力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联合函数对待测对象进行抗凹性测试,其中所述联合函数是确定所述抗凹仿真信息时以所述抗凹评价分数为特性变化率表示为基于实测值且以所述抗凹评价分数为变量的近似函数,包括:
基于所述最大位移信息、所述刚度信息、所述屈曲信息以及拟合参数,构建抗凹仿真函数;
基于所述受试者评价列表,构建评价分数向量,其中,所述评价分数向量包括所述同心圆的圆心处的抗凹评价分数;从所述抗凹评价分数中选择预设比例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对所述抗凹仿真函数进行计算,以确定所述拟合参数;
确定所述抗凹仿真函数的决定系数,在所述决定系数的值与预设阈值的差小于预设差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抗凹仿真函数作为所述联合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6589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