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相钢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11220.0 | 申请日: | 2023-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0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韩世绪;邝霜;杨峰;孙力;程吉顺;石晓伟;艾兵权;马成;李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38;C22C38/26;C22C38/28;C22C38/22;C21D8/02;C21D6/00;C21D1/26;C22C33/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赵幸 |
地址: | 06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相钢 及其 生产 方法 | ||
一种双相钢,所述双相钢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60~0.120%,Mn:1.50~2.50%,S≤0.012%,P≤0.020%,Si:≤0.12%,Als:0.030~0.070%,Cr:0.20~0.40%,Nb:0.020~0.040%,Ti:0.025~0.040%,Mo:0.17~0.23%,N≤0.0030%,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所述带钢的屈服强度420~560MPa,抗拉强度≥800MPa,断后伸长率A80≥15%,BH2值≥60MPa。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领域,进一步属于双相钢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各大车企对车身轻量化的要求,超高强钢车身用材也在逐步的拓展其强度指标。日渐增多的车身用钢即要满足对成本的控制,又要辅以足够的强度。因此,高烘烤硬化特性钢种的开发顺应了目前超高强钢的发展潮流。该钢种的主要特征值为具备高的烘烤硬化值,BH2≥60MPa,同时具有良好的综合成形性能,折弯可以达到180°不开裂,满足汽车内板复杂冲压成形的需求。该钢种组织为连续的铁素体基体+均匀的块状马氏体组成,兼具低屈强比、高初始加工硬化率、高BH2值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碳高烘烤硬化特性800MPa级双相钢,同时提供一种低碳高烘烤硬化特性800MPa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所得产品兼具高强度、高烘烤硬化特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相钢,所述双相钢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60~0.120%,Mn:1.50~2.50%,S≤0.012%,P≤0.020%,Si:≤0.12%,Als:0.030~0.070%,Cr:0.20~0.40%,Nb:0.020~0.040%,Ti:0.025~0.040%,Mo:0.17~0.23%,N≤0.0030%,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双相钢的显微组织为块状马氏体和连续分布的铁素体,铁素体晶粒尺寸5~8μm,马氏体晶粒尺寸≤5μm。
所述晶粒尺寸为依据GB/T 6394—2017《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测定的晶粒平均直径。
本发明双相钢化学成分设计思路如下:
C:是钢种中提升固溶强化的主导元素,同时也是提升烘烤硬化特征值的主要元素。C可以通过固溶强化效果提升钢种的强度,在奥氏体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可极大的提升奥氏体的稳定性,即保证了淬火后马氏体的含量。然而,焊接性能虽碳的增加会逐步恶化,因此,800MPa级双相钢的碳含量一般控制在0.06~0.120%之间。
Mn:同样是奥氏体形成元素,Mn的加入可以有效的降低AC1线,提升奥氏体的稳定性,使得CCT曲线右移,降低在生产过程中的冷却转变速率,增加可淬透性,提升材料强度。Mn含量控制范围为1.50~2.50%。
Nb:主要的细晶强化元素,Nb与钢种的C、N等元素形成第二相析出物,增加形核质点,降低晶粒尺寸。第二相析出物的存在也增强了沉淀强化作用。Nb同样是烘烤硬化特性的必备元素,由于其起到了固定C的作用,一般在超低碳钢中控制较严,在高强双相钢中Nb的添加范围为0.020~0.040%。
Cr:是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能强烈推迟珠光体转变和贝氏体转变,而且扩大了“卷取窗口。Cr虽是弱固溶强化元素,但能增大奥氏体的过冷能力,从而细化组织、得到强化效果。钢中随着Cr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近似呈线性升高;相反,屈服强度和屈强比均呈下降趋势。Cr的控制范围为0.20~0.40%。
Mo:是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对临界区加热时所形成的奥氏体的淬透性有良好的影响。Mo对珠光体转变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对推迟贝氏体转变影响作用不大,但可以显著降低Bs温度。Mo是促进试验钢获得双相组织的最为有效的合金元素。Mo的控制范围为0.17~0.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未经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112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