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页岩原位开采含油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310075661.X | 申请日: | 2023-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5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冯利鸿;王磊;杨栋;张弛;朱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L1/02 | 分类号: | B01L1/02;G01N5/04;B01L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匠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568 | 代理人: | 蔡靖 |
| 地址: | 030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页岩 原位 开采 含油率 检测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油页岩原位开采含油率检测装置,包括有模拟检测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干馏检测架(6),固定设置于所述模拟检测仓(1)的内部,所述干馏检测架(6)的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加热柱(602),所述中心加热柱(602)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603),所述中心加热柱(602)的外侧间隔设置有环形冷却壁(605),所述环形冷却壁(605)的内部设置有循环冷却管路(607);
冷凝套筒(3),嵌套滑动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环形冷却壁(605)的内侧,所述冷凝套筒(3)的外壁与所述环形冷却壁(605)相互贴合,所述冷凝套筒(3)的中心处设置有中心承载套(304),所述中心承载套(304)的内壁贯穿设置有多个导通通孔(307),所述冷凝套筒(3)的内部设置有冷凝储存仓(4);
储存套筒(5),嵌套滑动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中心承载套(304)的内侧,所述储存套筒(5)的中间设置有中心加热套(501),所述储存套筒(5)通过所述中心加热套(501)与所述中心加热柱(602)相互贴合连接,所述储存套筒(5)的内部设置有环形储存仓(503),所述储存套筒(5)的外壁贯穿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504),所述连接通孔(504)与所述导通通孔(307)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环形储存仓(503)通过所述连接通孔(504)和所述导通通孔(307)与所述冷凝储存仓(4)相互连通;
压动检测架(7),设置于所述干馏检测架(6)的正上方,所述压动检测架(7)的中间设置有液压伸缩杆(701),所述液压伸缩杆(701)底部设置有环形压块(706),所述环形压块(706)与所述环形储存仓(503)之间尺寸相互配合;
所述干馏检测架(6)与所述压动检测架(7)之间还设置有储存转轮(2),所述储存转轮(2)的外侧设置有连接转盘(201),所述储存转轮(2)通过所述连接转盘(201)与所述模拟检测仓(1)转动连接,所述储存转轮(2)的中间呈圆周状环绕设置有多个安装套筒(202),所述安装套筒(202)与所述冷凝套筒(3)之间尺寸相互配合,所述安装套筒(202)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定位槽(203),所述冷凝套筒(3)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承载环(301),所述限位承载环(301)与所述环形定位槽(203)之间尺寸相互配合,所述冷凝套筒(3)通过所述限位承载环(301)与所述环形定位槽(203)嵌合设置于所述安装套筒(202)的内侧,所述储存转轮(2)通过所述安装套筒(202)同时储存装载多个冷凝套筒(3)和储存套筒(5),所述储存转轮(2)转动时带动其上装载的冷凝套筒(3)和储存套筒(5)依次经过所述干馏检测架(6)与所述压动检测架(7)之间,所述干馏检测架(6)的外侧设置有升降伸缩杆(601),所述升降伸缩杆(601)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冷凝套筒(3)的竖直中心线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模拟检测仓(1)的正面设置有监测窗口(101),所述模拟检测仓(1)的顶部还设置有交换套筒(102),所述储存转轮(2)转动时带动其上装载的冷凝套筒(3)和储存套筒(5)依次经过所述交换套筒(102)的正下方,所述交换套筒(102)的外端设置有密封盖板(103);
所述限位承载环(301)的中间设置有嵌合收纳槽(302),所述嵌合收纳槽(302)的内侧转动连接设置有折叠提手(303),所述折叠提手(303)与所述嵌合收纳槽(302)之间尺寸相互配合,所述中心承载套(304)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底板(305),所述储存套筒(5)通过所述限位底板(305)进行限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页岩原位开采含油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储存仓(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冷却翅片(401),所述冷却翅片(401)与所述冷凝套筒(3)的外壁之间相互连接,所述冷凝套筒(3)的外壁中间设置有多个冷却嵌合块(306),所述环形冷却壁(605)的中间对应有多个冷却嵌合槽(606),所述冷凝套筒(3)的外壁通过所述冷却嵌合块(306)和所述冷却嵌合槽(606)与所述环形冷却壁(605)相互嵌合贴合,所述冷凝储存仓(4)的底部设置有锥形集料仓(402),所述锥形集料仓(402)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开口(403),所述排液开口(403)的中间设置有密封旋盖(4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7566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