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4014.9 | 申请日: | 2023-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11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凯琦;杨中平;林飞;钟志宏;孙湖;方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20/60 | 分类号: | G06V20/60;G06V20/62;G06V10/40;G06V10/80;G06V10/75;G06V10/82;G06V10/77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王娜 |
地址: | 10004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通 多储能 装置 能量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方法应用于能量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储能装置以及多个变电所,每一个储能装置至少与一个变电所连接;包括:当列车制动时,确定列车的制动功率以及列车制动时所在区域对应的目标储能装置;获取目标储能装置对应的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每一个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根据列车的制动功率、目标变电所导通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确定目标储能装置是否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当目标储能装置不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生成能量协同吸收请求,使得其他储能装置协同完成列车制动能量的吸收操作。实现了列车再生制动能量的主动协同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站间距离短,运行密度大,列车启动、制动频繁等特点。当列车制动时,列车动能转化为再生电能反馈给供电网中对应的储能装置。现有城轨交通多储能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储能装置、列车。牵引变电所由城市电网10kV交流电经过变压器和24脉波整流机组得到直流电压;储能装置可以按照控制策略进行充放电操作。
针对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的能量管理问题,相关技术中通常是将一个储能装置视为一个代理,每一个代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等储能控制策略各自进行储能管理,无法很好地实现对列车制动能量的协调吸收,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对能量进行管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每个储能装置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等储能控制策略各自进行储能管理的方式存在无法很好地实现对列车制动能量的协调吸收,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对能量进行管理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应用于能量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储能装置以及多个变电所,每一个储能装置至少与一个变电所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当列车制动时,确定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以及所述列车制动时所在区域对应的目标储能装置;获取所述目标储能装置对应的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每一个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根据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每一个目标变电所导通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每一个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确定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是否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当所述目标储能装置不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生成能量协同吸收请求,使得其他储能装置协同完成列车制动能量的吸收操作。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列车牵引时,获取所述列车的牵引功率以及所述列车牵引时所在区域对应的目标储能装置;获取所述目标储能装置的最大放电功率;根据所述列车的牵引功率以及所述目标储能装置的最大放电功率计算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提供的牵引功率能否满足所述列车的牵引需求;当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提供的牵引功率不能满足所述列车的牵引需求生成牵引功率补充请求,使得其他储能装置协同完成列车牵引功率的供给操作。
可选地,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还包括协调控制代理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生成的协同吸收请求或牵引功率补充请求发送至所述协调控制代理节点,使得所述协调控制代理节点基于所述能量协同吸收请求或牵引功率补充请求协调其他储能装置完成对应的操作。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目标变电所导通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确定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是否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包括:根据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以及目标变电所导通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确定处于导通状态的变电所;根据所述处于导通状态的变电所对应的充电功率以及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计算目标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根据所述目标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确定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是否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
可选地,所述目标储能装置为距离所述列车制动时的位置最近的储能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40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