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主动式安全带卷收器的离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59205.6 | 申请日: | 2023-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79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杜群贵;岳川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2/46 | 分类号: | B60R22/4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黄月莹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主动 安全带 卷收器 离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主动式安全带卷收器的离合装置,包括:棘齿轮和离合器,所述棘齿轮传动连接设于卷收器框架内部的卷收滚筒;所述离合器设于所述卷收器框架侧边,包括:前板、摩擦单元、滑块、后板和固定机构;所述前板上设有引导槽;所述摩擦单元上设有滑块槽;所述滑块上设有能沿所述引导槽滑动的控制柱,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块槽中;所述前板和后板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摩擦单元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之间,进而所述摩擦单元与所述前板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滑块在滑块槽中滑动进而啮合或分离所述棘齿轮。本发明生产难度低、组装简单、结构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主动式安全带卷收器的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主动式安全带的普及有了进一步提高,已经成为了中高端汽车的标配。在普通被动式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机,接入到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可以在潜在危险之前来收紧织带,调整乘员坐姿并减小织带间隙,可以起到更好保护乘员的作用。
主动预紧工作时,需要能够带动卷筒进行回收织带,而主动预紧不工作时,需要一个装置来切断主动系统与安全带其他各部分,不对安全带的正常使用造成干扰,这个装置普遍采用单向离合器。
但现有的离合器零部件比较多,生产和装配的过程比较繁琐,同时结构比较复杂,不利于成本控制和效率管理。
一种汽车主动式安全带卷收器的离合器(CN104742854A),包括离合棘轮、摩擦驱动约束盘、离合爪、蜗轮座和传动基座,蜗轮座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蜗轮座安装在传动基座的内侧,摩擦驱动约束盘安装在蜗轮座的内侧,摩擦驱动约束盘与传动基座之间采用开口弹性外扩钩连接,摩擦驱动约束盘表面设有腰形引导孔,离合爪的一端侧面设有引导轴,引导轴安装在腰形引导孔内,离合爪位于在蜗轮座的滑道内,离合棘轮位于摩擦驱动约束盘外,离合棘轮的内表面设有啮合齿结构,离合爪的另一端与啮合齿结构啮合或分离,离合棘轮与安全带卷带筒连接。实现同样的功能,但实现结构有较大差别,对比文件中是靠离合爪是否钩住离合棘轮的方式实现传动或者断开传动,不足在于:虽然零件个数似乎看起来少,但其中离合棘轮、摩擦驱动约束盘、离合爪、涡轮座这四个主要零件的特征都比较多,生产起来比较复杂,尤其是离合棘轮含一大圈内齿,针对此零件的加工复杂,成本较高。而本发明的每个零件都非常简单,直接钣金冲裁和注塑即可,并模具也十分简单,装配简单,可以轻松用流水线实现,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主动式安全带卷收器的离合装置,包括棘齿轮和离合器,所述棘齿轮传动连接设于卷收器框架内部的卷收滚筒;所述离合器设于所述卷收器框架侧边,包括:前板、摩擦单元、滑块、后板和固定机构;所述前板上设有引导槽;所述摩擦单元上设有滑块槽;所述滑块上设有能沿所述引导槽滑动的控制柱,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块槽中;所述前板和后板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摩擦单元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之间,进而所述摩擦单元与所述前板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滑块在滑块槽中滑动进而啮合或分离所述棘齿轮。
本发明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一种用于汽车主动式安全带卷收器的离合装置,包括卷收器框架、棘齿轮和离合器,所述棘齿轮与卷收器框架内部的卷收滚筒连接,所述离合器设于所述卷收器框架侧边的圆形凹槽内,并传动或者是切断传动地连接所述棘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器包括前板、摩擦单元、滑块、后板和固定机构;
所述前板上设有引导槽;所述摩擦单元上设有滑块槽;所述滑块上设有能沿所述引导槽滑动的控制柱,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块槽中;所述前板和后板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摩擦单元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92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