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形分体式降解的消化道重建吻合环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57765.8 | 申请日: | 2023-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7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剑;尹洁;彭文俊;赵骞;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7/11 | 分类号: | A61B17/11;A61B17/115 |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胡天人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体式 降解 消化道 重建 吻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形分体式降解的消化道重建吻合环,吻合环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可嵌合连接的公环和母环,公环和母环均包括环部和连接环部的连接管,公环的连接管内壁、母环的连接管外壁均设有用于嵌合连接的齿形卡槽;吻合环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形状记忆聚合物由生物降解材料聚合形成固定形状的交联点;热致形状记忆聚合物的转变温度为46‑50℃。本发明的吻合环可智能变形调控体积,无需完全开放消化道或者荷包缝合就可完成消化道吻合手术,吻合环的分体式结构和变形缩小使其更容易置入消化道内,便于操作,并可以自行降解碎裂排出体外,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术中消化道内容物外溢污染导致感染的风险,使吻合手术更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化道重建外科医疗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变形分体式降解的消化道重建吻合环。
背景技术
消化道吻合术是指切除部分病变消化道后将消化道断端连接并进行消化道重建的重要技术,在腹部外科手术中非常常见。理想的吻合术要求吻合口牢固,无吻合口漏、出血或梗阻等并发症,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无异物残留与感染炎症的风险。
早期临床上使用的吻合技术主要有手工缝合,但手工缝合法操作复杂繁琐,手术难度较大,耗时较长,并经常引发并发症。而后发展的无缝合吻合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借助金属钉及辅助器械实现机械扣锁式肠道吻合,较手工缝合更简便,耗时更短。但吻合器价格昂贵,而且由于使用的金属材料不可吸收和降解,体内残留的金属异物会引起炎症反应,影响愈合。
现有技术CN1671328A公开了一种小肠内吻合设备,其采用了记忆金属材质的套叠件对断肠进行吻合连接,虽然该技术可以保证断肠之间没有间隙肠液无法流出,降低了伤口发炎的可能,但是记忆金属成本太高不容易推广使用,而且金属材质与人体活性组织的生物相容性不佳容易引发术后炎症,套叠断肠后伤口愈合也会产生瘢痕,有可能影响到消化道的活动。
目前报道最多的是可分解肠吻合环(Bowel anastomosis ring,BAR)。通常由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成,随着肠道自身的愈合,可分解吻合环以相应的速率降解,失去强度后破裂,最终碎裂排出体外,减少了异物残留引起炎症反应的风险。
现有技术CN102112069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撑吻合的系统和方法,其提供一种生物可吸收的可膨胀假体组织支架,包括两个侧部、一个中间部和阻挡层,当该支架膨胀时会接合胃肠道组织的内壁,支架的长度会相应缩短,有效压缩吻合处,从而降低吻合部位由于紧张而导致蠕动时吻合口撕裂的危险性。但是该假体组织支架的膨胀是通过气囊鼓吹支撑而形成的,在吻合术中还需要另外开切口进行复杂的放置气囊工作,增加了手术的耗时和风险;另外,该肠道支架为一体式结构,在消化道重建吻合手术中不易置入消化道,增加了消化道内容物流出导致感染炎症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形分体式降解的消化道重建吻合环,改善传统吻合环在术中操作复杂、体积过大不利于置入消化道、消化道内容物容易流出引发感染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形分体式降解的消化道重建吻合环,吻合环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可嵌合连接的公环和母环,所述公环和所述母环均包括环部以及接通所述环部的连接管,所述公环连接管的内壁、所述母环连接管的外壁均设有齿形卡槽,所述母环的连接管适于插入所述公环的连接管内并通过所述齿形卡槽嵌合连接;
所述吻合环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由生物降解材料聚合形成固定固定形状的交联点,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为热致形状记忆聚合物、光致形状记忆聚合物、pH致形状记忆聚合物中的一种,所述热致形状记忆聚合物的转变温度为46-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77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