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靶向肿瘤的幽门螺杆菌突变株及抗胃癌外膜囊泡组合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055899.6 申请日: 2023-01-13
公开(公告)号: CN116656583A 公开(公告)日: 2023-08-29
发明(设计)人: 刘琼;黄孝天;李标先;曾令兵;蔚晓敏;曹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 南昌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1 分类号: C12N1/21;C12N15/74;C12N15/66;C12N15/64;C12N15/13;A61K31/7088;A61K47/46;A61P35/00;C12R1/01
代理公司: 四川云首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59 代理人: 万利
地址: 330000 江西省***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靶向 肿瘤 幽门 螺杆 突变 胃癌 外膜囊泡 组合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株靶向肿瘤的幽门螺杆菌突变株,所述突变株发生ΔfutB、ΔlpxE、ΔlpxF、ΔsncRNA‑2509025和ΔtolB基因缺失突变,且递呈同时表达HER2、EGFR1和VEGF的亲和抗体;分类命名为QS003(HelicobacteripyloriΔfutBΔlpxEΔlpxFΔsncRNA‑2509025ΔtolBwithplasmid Hbp+AffiHER2‑AffiEGFR1‑AffiVEGF),保藏号为CCTCCM2023065。同时,还公布了一种治疗胃癌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载有si‑Bcl‑2的幽门螺杆菌突变株外膜囊泡和si‑PD‑L1的幽门螺杆菌突变株外膜囊泡。本发明所得靶向肿瘤的幽门螺杆菌突变株的外膜囊泡具有高度的肿瘤靶向性;同时,本发明所得的组合物可以显著的抑制胃癌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优异的抑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和肿瘤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靶向肿瘤的幽门螺杆菌突变株及抗胃癌外膜囊泡组合物。

背景技术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死亡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对于胃癌的治疗,现阶段仍主要以手术(腹腔镜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Gastrectomy)、化疗、放疗或者多种疗法综合治疗为主。虽然以上疗法在早期胃癌、甚至某些晚期胃癌上可有效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期,但对于某些手术剥离后利用放化疗治疗产生耐药性的患者,仍然存在治疗失败的情况。

基因治疗用于肿瘤治疗主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向细胞内导入核酸达到沉默或激活目的基因以达到治疗目的。从基因治疗的发展历程来看,靶向效率高的递呈策略相对缺乏是制约基因治疗用于临床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设计靶向效率高的基因治疗策略,选择合适的肿瘤抗原是提高靶向效率的关键之一。目前,对于利用单一的肿瘤相关抗原(如EGFR1、PD-1、mTOR)获得相应靶向效率的研究比较多,但对于如何进一步的提高靶向效率还缺乏深入研究。

此外,外膜囊泡由于具有比活细菌更具优势的免疫刺激能力,其作为疫苗及递呈载体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其一方面可以避免活细菌载体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其脂质双分子层的特性可以包裹所递呈的小分子药物不被机体过快清除。同时,RNA干扰已在癌症治疗领域展现了极大潜力,其功能是通过针对分子信号通路设计基因沉默的干扰RNA(siRNA)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但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siRNA载入外膜囊泡以提高抑瘤效果,目前还缺乏相应研究。

综上所述,如何基于肿瘤抗原构建具有更好肿瘤靶向效率的菌株,并在其基础上如何利用其外膜囊泡获得更高抑瘤效果,已成为本领域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高肿瘤靶向效率的幽门螺杆菌突变株,该幽门螺杆菌突变株所产生的外膜囊泡可以克服现有基于肿瘤相关抗原设计的突变株所产生的外膜囊泡肿瘤靶向性不高的不足;目的之二在于提供基于该幽门螺杆菌突变株外膜囊泡的抗肿瘤组合物,该组合物可以克服目前利用siRNA抑制肿瘤时抑瘤效果不佳的不足。

针对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株靶向肿瘤的幽门螺杆菌突变株,所述突变株发生ΔfutB、ΔlpxE、ΔlpxF、ΔsncRNA-2509025和ΔtolB基因缺失突变,且递呈同时表达HER2、EGFR1和VEGF的亲和抗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突变菌株的分类命名为幽门螺杆菌QS003(Helicobacteri pylori QS003),保藏号为CCTCC M 2023065,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保藏时间为2023年1月11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58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