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有阻隔结构的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45280.7 | 申请日: | 2023-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78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迪;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33/00 | 分类号: | B32B33/00;B32B7/12;B32B27/06;G02F1/13357;B29D7/01 |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严巧巧 |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阻隔 结构 背光 显示 用光 转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背光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集成有阻隔结构的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光转换膜包括:第一粘结层,设于第一粘结层两侧面上的第一高分子基膜,设于第一高分子基膜空余面上的杂化涂层,设于杂化涂层空余面上的第二粘结层,设于第二粘结层空余面上的红色光敏转化层及绿色光敏转化层,分设于红色光敏转化层及绿色光敏转化层空余面上的第三粘结层,设于第三粘结层空余面上的第二高分子基膜;杂化涂层包括无机涂层及无机膜层;无机涂层面由均匀分散的无机粒子构成,无机膜层为致密结构以使无机粒子镶嵌其中;无机粒子粒径为2nm~5nm,无机膜层厚度为3nm~10nm。本发明提高了液晶显示出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背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有阻隔结构的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当前的液晶显示器件的背光由LED蓝光光源组合荧光粉进行混白光出光的形式转化为Mini/Micro蓝光光源组合量子点进行混白光出光的形式,进而极大地提高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色域,满足了当前人们对显示器件的显示需求。
具体的,包含量子点的背光组件的主要结构为“三明治”结构,即在两层水氧阻隔膜之间设置一层混合有绿色量子点和红色量子点的光转化层。其中,所述光转化层在高强度Mini/Micro蓝光光源下被激发同时发出绿光及红光,并与蓝光光源透射的蓝光混光形成白光输出;所述水氧阻隔膜用于阻隔环境中的水汽及氧气以避免量子点猝灭,延长发光寿命。
但在实际使用时,该类“三明治”结构的背光用光转换膜在出光效果方面仍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所述水氧阻隔膜一般由一张较厚的PET基膜和一张较薄的PET基膜贴合而成,而其水氧阻隔性仅由在它们之间引入的一层无机涂层提供,从而导致水氧阻隔性能有限;进而导致部分量子点猝灭,整体出光亮度降低。其次,光转化层多由涂布工艺制得,而受涂布设备本身精度限制,同一光转化层的不同位置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厚度波动,从而导致最终出光时存在黄白不均的现象。再者,由于Mini/Micro蓝光光源的灯珠密度极大,进而很容易直接透过光转换膜,最终出光时存在灯珠光斑,影响画面均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有阻隔结构的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膜及其制备方法,以改善现有光转换膜水氧阻隔效果有限,存在黄白不均,且与Mini/Micro蓝光光源搭配使用时存在灯珠光斑的技术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有阻隔结构的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膜,包括:第一粘结层,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粘结层两侧面上的第一高分子基膜,分别设于各所述第一高分子基膜的空余面上的杂化涂层,分别设于各所述杂化涂层的空余面上的第二粘结层,分别设于各所述第二粘结层的空余面上的红色光敏转化层及绿色光敏转化层,分别设于所述红色光敏转化层及所述绿色光敏转化层的空余面上的第三粘结层,及分别设于各所述第三粘结层的空余面上的第二高分子基膜;
所述杂化涂层包括无机涂层及无机膜层;所述无机涂层面涂布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基膜的空余面上,由均匀分散的无机粒子构成;所述无机膜层为致密结构以使所述无机粒子镶嵌其中;所述无机粒子的粒径为2nm~5nm,所述无机膜层的厚度为3nm~10nm。
进一步的,所述杂化涂层为异质结构,所述无机粒子包括ZnO、TiO2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膜层包括Al2O3、SiO2、Si3N4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粘结层为OCA胶层,其光透过率大于95%,折射率大于1.55。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粘结层及所述第三粘连结层均包括光固化后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厚度均为2μm~3μ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高分子基膜与所述第二高分子基膜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一高分子基膜的厚度为10μm~50μm,所述第二高分子基膜的厚度为50μm~1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452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